葡萄根癌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2、从伤口侵入,导致茎蔓上形成肿瘤。 瘤的大小变化很大,直径 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幼嫩瘤淡褐色,表面旋卷,粗糙不平;如继续发展,瘤的外层细胞死亡,颜色逐年加深,内部组织木质化,成为坚硬的瘤。 患病的苗木,早期地上部的症状不明显。 病情不断发展,根系发育受阻,细根少,树体衰弱,病株矮小,茎蔓短,叶色黄化,提早落叶,严重时可造成全株干枯死亡。 侵染传播:癌肿病菌在肿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或当肿瘤组织腐烂破裂时,病菌混入土中,土壤中的癌肿病菌亦能存活 1 年以上。 由于癌肿病菌的寄主范围广,土壤带菌是病害主要来源。 病菌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流水传播;此外,地下害虫如蝼蛄和土壤线虫等也可以传播;而苗木带菌则是病害远距离 3、传播的主要途径。 发病条件1、伤口: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虫伤、耕作时造成的机械伤、插条的剪口、嫁接口,以及其它损伤等,都可成为病菌侵入的途径。 2、土况:发病与土壤温湿度有很大关系,土壤湿度大,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土温 22时最适于癌肿的形成,超过 30的土温,几乎不能形成肿瘤。 土壤酸度亦与发病有关,碱性土利于发病,酸性土壤病害较少、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 3、管理:耕作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多,以及各种机械损伤多的果园,发病较重;插条假植时伤口愈合不好的,育成的苗木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和苗木消毒:葡萄根癌病主要通过带病苗木远距离传播。 因此,建园时应避免从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