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单元测试-第三章内容摘要:
子数相等, 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 4)有机物中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 5) 写出⑿其他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6分 )A 是一种来自石油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E 是一种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 F 是一种高 聚物 ,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 (过程中的水或其他物质已省略) ( 1) 写出 下列物质 的结构简式: A、 C、 F、 ( 2) 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和 D 生成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与 NaOH 溶液共热 (3)丙烯( CH2=CHCH3) 与 A 的结构相似,写出丙烯生成高聚物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分) 人们对苯的结构及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 1)实验测得苯的分子式为 C6H6,与烷烃相比, 6 个碳原子应结合 14 个氢原子才能达到饱和,写出 C6H6 的一种含叁键且无支链链烃 (注意: C 周围四对共用电子对除碳碳叁键外其他碳原子达到饱和) 的结构简式。 ( 2)既然苯中含有双键或三键等不饱和键,苯应该能使溴水褪色,但实验发现,将溴水滴入苯中,只是出现了分层现象。 若将溴水换成液溴,加入少量铁粉,可发生剧烈反应。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 使苯与液溴反应。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 ,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 A( A下端活塞关闭)中。 ① 实验结束时,打开 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 B中, 充分振荡,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 D 中加入 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 另一 种 验 证 的 方 法 是 向 试 管 D 中加入 ________________ , 现 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866 年凯库勒提出了 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它不能解释下列哪些事实(。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单元测试-第三章
相关推荐
A、在室内种植芦荟、常青藤等绿色植物 B、不要随意对室内装饰 C、不要紧闭门窗,注意经常保持通风 D、室内有异味时,要即时多喷洒香水 1 右图 照片 显示: 一只可爱小猫站在一块高分子合成材料上,下面烈火灼烧而小猫却若无其事。 这说明此高分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绝缘性 B.良好的绝热性 C.良好导热性 D.熔点低 1 合理使用药物有利身心健康。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mol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 pH7 D.加入等体积 mo1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 pH7 1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A.盛待测液的锥形瓶里留有蒸馏水 B.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 C.滴定管在滴定前未将刻度调在 “0”,而调在 “” D.滴定达终点时,视线高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面的最低点 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 4种稀溶液: ① Na2SO
3X(g)+Y(g) 2Z(g)+2Q(s) 产生的影响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 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
氧 化性比 Al3+弱 +3价和 +1 价的化合物 +的还原性比 Ag 强 【解析】 选 C。 铊与铝同主族,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3个,因此 Tl+的最外层还有 2个电子。 由反应方程式: Tl3+ + 2Ag ====Tl++2Ag+ Al+3Ag+ ==== 3Ag+Al3+ 可得氧化性: Tl3+> Ag+> Al3+,还原性: Ag> Tl+。 已知
内的平均速度是 2m/s B. 0~2s 内的位移大小是 3 m C. 0~1s 内的加速度大于 2~4s 内的加速度 D. 0~1s 内的运动方向与 2~4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13.由实验测得弹簧的长度 与弹力 F 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弹簧的原长为 5 cm,劲度系数为 2020 N/m。 1如图 2 所示,一根原长为 10cm 的弹簧,劲度系数K =103N/m,在弹簧两端有两人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