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杂志社实践报告内容摘要:
大学生杂志社实践报告 摘 要暑假的实习主要是在杂志社的助理任务的见习,这次的实习中,由于是初出茅庐,对于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流程不是很熟悉,主要工作是负责助理工作,帮助编辑们筛选稿件,校对文稿以及修改工作,这也是最基本的常见的一种实习工作。 或许这次简单的实习工作对于我来说不一定起到真正的帮助,或许杂志社的实习并没有实现我发表文章的愿望,但是尽力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也有了收获。 每天上班的感觉也让我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虽然实习中也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问题,但是在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还是解决了。 本次的实践旨在通过这次经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 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好基础,在这一个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期刊杂志的文化氛围,以及专业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 关于在今日文摘杂志社从事编辑助理岗位的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 杂志社工作策划流程的熟悉,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 充分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该单位是一家地方级的杂志机构,专门针对社会现实以及社会大众思想的普及,其口号是“新锐,实在”类似于青年文摘及大量的读者来信和投稿的筛选需要,该杂志社通过各地的高校大学生组成的一支“校园特约编辑”小组,以便给各个编辑筛选各种投稿和一些标准文章,一边各位编辑们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而我所负责的主要是收发信件和改稿校对工作,主要回复一些读者的来信,兼顾稿件的筛选, 以及文字的校对工作。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当第一次进入杂志社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敬意,作为一名学生,杂志文摘社对与我们都是在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了,因为从小到大我们所接触到的课外读物也基本上是这些,这次能有幸来到这个杂志社感到很幸运。 我的实习职责是“自由论坛”栏目的助理编辑。 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日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励志类的书籍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 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公司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 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 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 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 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 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 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拿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广州。 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主动翻阅各类畅销类的励志书籍,总结这类书的共同规律,然后尝试策划一个选题,并向老师寻求指导和意见。 经过三个星期,我策划了一本叫一句话点燃你的智慧,并列出整本书的提纲。 最后在暑期即将结束时成功地完成这项在开始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种成就感不是言语能表达出来的,我想,这就是实践的经历所独具的吸引力吧。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 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 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 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 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之后便是协助那些编辑老师们的工作,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 因此我要学的东西也很多。 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 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处理即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篇幅长度编辑成所需的长度;词语的应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 之后,细细校正文章格式、错字标点等。 编辑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 要在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等编辑实践中总结探索它的规律性,并以此指导实践活动。 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建立和完善编辑学理论,才能使编辑工作不致成为盲目的实践,而成为自觉的创造性劳动。 编辑工作犹如一项系统工程。 各环节相互联系、制约和促进,具有严密的整体性,而每一环节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各环节中有许多工序,相互之间同样具有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一个环节、工序的工作影响着另一个或几个环节、工序乃至全部编辑工作。 这就既要从宏观上把握编辑工作的整体性,又要在微观上抓好每一个环节、工序的工作,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要用严密的制度规范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使整个编辑工作协调一致,高效率运转。 都说好稿子是编出来的,记者上交的稿件往往是半成品,需要编辑的在加工才能出版。 编辑对稿件进行在加工时。 有时也需要记者参与,比如补采访,写重点等,对一个新手来说,头几篇的稿件往往是不合格的,需要多次的改写才能发表。 这是我在杂志社的最后一项实习内容,也是较难的一项实习内容。 这些具体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简单。 在编辑过程中,我也曾出现过一些错误,但在老师的帮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顺利完成编辑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学习许多知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 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 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 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历经了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以至于自己都惊奇起来,我对某些问题居然也专业了。 实践结束了, 收信、回信、筛选稿件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践的主旋律。 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这样理论结合实践,开始工作的新鲜好奇到后来的得心应手,让我看到了自己这一个月的转变,不仅业务上越来熟练,积累了经验,而且心态也和平了很多。 以前总觉得毕业后要做点儿大事,心气高,不务实,单通过这次的实习,我知道了踏实的做好每件事,从基础做起,才能为以后打下坚实的根基,才更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感谢这次实习的锻炼,感谢实习中的每一位老师的指导,感谢新解释的朋友们的帮助。 我想等我走上了工作岗位的某一天,回忆起这次毕业前的实习,也依然会觉得很温暖的。 通过在出版社的暑期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选题,策划,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了解图书出版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紧密关系。 同时,我学会了怎样同公司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大学生杂志社实践报告
相关推荐
有员工上、下班都必须在打卡机上打卡(总经理及特批人员例外)。 公司以此计算员工的出勤,考勤记录作为计算当月工资的依据之一。 员工外出不能按时回公司者,在当天考勤卡对应位置上写明外出事由并由上一级领导签字认可。 公司任何人不得代他人或由他人代打卡,一旦发现代打卡行为,当事双方处以¥。 有出差的人员,应将经领导批准的《出差申请单》拷贝一份到企业管理部备案。 迟到、早退 ( 1)上班时间已到而未到
制记帐凭证的依据;若审核中发现书写错误或手续不全,应退回原经办部门重办或补办手续。 B、记帐凭证的审核 ( 1)审核记帐凭证发生经济业务的内 容与所附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相符。 ( 2)审核记帐凭证的会计分录是否正确,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 ( 3)设置专人(财务副经理)负责上述凭证的审核工作。 帐簿报表的复核 ( 1) 帐证相符,采用逐笔核对式抽查的方法,如有差错,应按规定方法更正。 ( 2)
操作层面员工的考核,采取月度工作表现考核的方法。 具体见表。 1. 月度业绩考核为 A者,本月工资增加 3%; 2. 月度业绩考核为 B者,本 月工资保持不变; 3. 月度业绩考核为 C者,本月工资减少 5%; 4. 月度业绩考核为 D者,本月工资减少 12%; 5. 月度业绩考核为 12个 A者,即全年的月度考核都为 A,其下一年工资(工龄工资不在其内)增加 5%; 6. 月度业绩考核为
员工逾规定时间到工时: 超过 5 分钟以内为迟到。 超过 30分钟按旷工半日论。 三、员工未到规定时间提前下工 时: 提前 5 分钟以内下班者为早退。 超过 30分钟提前下班者按旷工半日论。 附注: 迟到早退三次按旷工半日论。 因偶发事故迟到 15 分钟以上经主管部门领导核实后, 可准予补办请假。 给假 一、 员工全年法定假及政府指定假日如下: 元月一日 1 天 3 月 8 日 妇女节
) 会议沟通:通过各种会议进行沟通; c) 通过公布栏等方式进行沟通。 管理评审 职责 总经理组织管理评审工作; 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进行管理管理评审。 控制要求 总则 总经理应按公司计划的时间间隔评 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评审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