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xx_20xx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故 A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故 B项正确;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的郡国并行制存在分封的诸侯王国,与题干材料关键词 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 的意思不符,故 C项错误;从元朝开始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不是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的历史源 头,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 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 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 由此可知( ) 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 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 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 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 ,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可得出 皇权要受到相权的一定制约;根据“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可知政事堂会议商定的事务需要由皇帝批准,相权受到皇权的制约,由此可得出,皇帝和宰相权力都受到了限制 ,故 A 项正确;政事堂会议只能一定程度地限制皇权,唐朝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而不是民主政治,故 B 项错误;“朝议”是指皇帝临朝听政与朝会日期的制度制度,材料没有涉及,故 C项错误;政事堂会议的职权范围仍然在皇权限制之下,并不是决策机构,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1据史书 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禅让制 B.九品中正制 C.世官制 D.科举制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出身豪门,升官无望,所以世家大族把持着政治特权。 所以本题选 B。 A、 C、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1《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 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 „„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 ”材料反映杨绾( )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杨绾在上书中希望朝廷能“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这是针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没有 能够体现官员的品行考察的弊端而想出的办法和建议,故选 D 而排除 B。 A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科举考试的流程问题,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 1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的,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西方启蒙运动倡导也是自由、民主、公平、公正,所以认为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故本题答案选 A项。 B项和 D项不是科举制度本身的特点, C项是表象不是本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宋代 134 位宰相, 123 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 这表明当时 ( ) A.官场门阀恩荫的现象彻底杜绝 B.科举制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C.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 D.科举制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宋代 134 位宰相, 123 人出身科举。 这说明科举制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官员的主体,但是它不能表明 AC,当时还是存在恩荫做官的现象的,故排除 AC;“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说明当时的科举造就了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故选 D;材料不能表明 B,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2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 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枢密院、中书省、 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中朝、内阁、军机处都是皇帝任命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亲信组成决策或参考机构,以削弱外朝宰相或行政机构的实权,从而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故 B项正确。 A项中的枢密院和中书省、 C项中的内阁和 D项中的三司和尚书省均不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汉代内外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内阁制、军机处 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 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汉初“封建王侯”的主要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打击官僚政治 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西汉初期,吸取秦亡教训设立王国与郡县并存的地方统治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D项。 A项为“封建王候”的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为皇权与相权这一矛盾的演变趋势,故不选 C项;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xx_20xx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1海 波 的熔点为 48℃ ,那么 48℃ 的海波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 熔化、汽化、升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液化、升华 D.
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是 A. 1molL - 1,60mL B. L - 1,80mL C. L - 1,40mL D. 1molL - ,再加热蒸干并在 300℃ 时充分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一定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A.向 FeSO4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 B.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Na2O2粉末 C.向 NaI和
1996年交大百年校庆之际,坐在江泽民主席身边合影的张煦,依然是这样的穿着。 张煦对自己的生活克勤克俭,对学生却关怀备至。 从 90 年代开始,他捐出自己的院士津贴和部分稿费收入,在电子工程系设立了“张煦奖学金”,资助贫困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 有意思的是,奖学金设立之初曾规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本科阶段不许谈恋爱,这在校园里传为趣谈。 “多做贡献,少想享 受”,这是张煦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7. (本小题满分 10分) 设函数 fx= 1 ( 0 )x x a aa (Ⅰ)证明: fx≥ 2; (Ⅱ)若 35f ,求 a 的取值范围 . 18. (本小题满分 12分 ) 已知函数 2( ) 4 c o s( ) si n 33f x x x ),( Rx 0 ,且 )(xf 在 y
间,不在纸上。 1937年 7月 7日,抗日战争爆发。 同年 11月 29日常州沦陷。 当时他对女儿说:“我已年过半百,决不向日本人低头。 ”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 那时候常州,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岗哨,行人经过时要脱帽,他“遂不帽,誓言吾必光复乃戴帽”。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光华大学复校,翌年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顶六合帽戴上,扬眉吐气,昂然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