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xx-20xx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4价,则 KClO3为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故 A正确; B、因 KClO3为氧化 剂,在反应中被还原,则 ClO2是还原产物,故 B正确; C、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 +3 价升高到 +4 价,则 H2C2O4为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故 C正确; D、反应中 Cl元素由 +5价降低为 +4价, 1molKClO3参加反应有 1mol ( 5﹣ 4) =1mol电子转移,故 D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难度不大,注意草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计算利用氢为 +1价、氧为﹣ 2价及化合价原则来解答. 11.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 压下的体积比为( ) A. 1: 1 B. 1: 6 C. 2: 3 D. 3: 2 【考点】 铝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酸、碱足量时,铝完全反应,则铝的质量相等生成的氢气也相等. 【解答】 解:由 2Al+6HCl=2AlCl3+3H2↑ 、 2Al+2H2O+2NaOH=2NaAlO2+3H2↑ 可知,酸、碱均过量,则铝完全反应,铝的物质的量相等,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到铝与氢气的比例都是 2: 3,因此产生的氢气是相等的,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1: 1,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铝与酸、碱的反应,明确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及 Al 的物质的量相同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2.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 A. NaHSO4和 Ba( OH) 2B. AlCl3和 NaOH C. NaAlO2和 H2SO4 D. Na2CO3和 HCl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A. NaHSO4和 Ba( OH) 2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 前者,现象都是产生白色沉淀; B. AlCl3和 NaOH反应,当前者滴入后者时,后者开始足量,先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当后者滴入前者时,前者开始足量,先沉淀后溶解; C. NaAlO2和 H2SO4反应,当前者滴入后者时,后者开始足量,先有沉淀立即溶解,最终有沉淀,当后者滴入前者时,前者开始足量,先有沉淀后溶解,最终无沉淀; D. Na2CO3和 HCl反应,当前者滴入后者时,后者开始足量,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当后者滴入前者时,前者开始足量,先无气体,盐酸过量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解答】 解: A. NaHSO4和 Ba( OH) 2反应,当前者滴入后者时,后者开始足量,反应方程式为: NaHSO4+Ba( OH) 2=BaSO4↓+NaOH+H 2O,当后者滴入前者时,前者开始足量,反应方程式为: 2NaHSO4+Ba( OH) 2 =Na2SO4+BaSO4↓+2H 2O,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现象都是产生白色沉淀,故 A正确; B. AlCl3和 NaOH反应,当前者滴入后者时,反应方程式为:开始一段时间 Al3++4OH﹣ (过量) =AlO2﹣ +2H2O,当 Al3+过量 Al3+和 AlO2﹣ 发生双水解, Al3++3AlO2﹣ +6H2O=4Al( OH) 3↓ 现象是先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当后者滴入前者时,前者开始足量, Al3+(过量) +3OH﹣ =Al( OH) 3↓ ,一段时间后 OH﹣ 过量, Al( OH) 3+OH﹣ =AlO2﹣ +2H2O,故 B错误; C. NaAlO2和 H2SO4反应,当前者滴入后者时,后者开始足量,先有沉淀立刻溶解,先有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2NaAlO2+H2SO4+2H2O=Na2SO4+2Al( OH) 3↓ 由于 H2SO4过量,生成的 Al( OH) 3立刻被硫酸中和,反应方程式为: 2Al( OH) 3+3H2SO4=Al2( SO4) 3+6H2O,当溶液中铝元素全部变为 Al3+时,它与滴入的 AlO2﹣ 发生双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Al3++3AlO2﹣ +6H2O=4Al( OH) 3↓现象是最终有沉淀;当后者滴入前者时,前者开始足量,先有沉淀,反应方程式为:2NaAlO2+H2SO4+2H2O=Na2SO4+2Al( OH) 3↓ 后溶解是由于硫酸过量,反应方程式为: 3H2SO4+2Al( OH) 3═Al 2( SO4) 3+6H2O,最终无沉淀,故 C错误; D. Na2CO3和 HCl反应,当前者滴入后者时,后者开始足量,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当后者滴入前者时,前者开始足量,先无气体,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HCl=NaHCO3+NaCl 盐酸过量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需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掌握多元弱酸的盐与酸反应的原理,掌握多元强酸的酸式盐与碱的反应原理,知识储备要求较高. 13.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必须正确、规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 B.固体药品的取用可以用药匙、镊子或纸槽,将固体放入试管时要防止试管被砸破; C.量筒不能用于配置溶液; D.如果放在一层滤纸上,容易损坏滤纸. 【解答】 解: A.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 ,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正确; B.固体药品的取用可以用药匙、镊子或纸槽,可以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故 B正确; C.量筒不能用于配置溶液,应改为烧杯中进行,故 C错误; D.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如果放在一层滤纸上,容易损坏滤纸,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基础实验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标准状况下, 1LHCl和 1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 标准状况下, 1gH2和 14gN2的体积相同; ③28g CO 的体积为 ; ④ 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 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① 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 ②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其体积相同; ③ 不 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 ④ 两种物质只有都是气体时,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 根据 pV=nRT来分析; ⑥ 根据 pM=ρRT 来分析. 【解答】 解: ① 标准状况下, 1LHCl的物质的量为 ,但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 ① 错误; ② 标准状况下, 1gH2的物质的量为 =, 14gN2的物质的量为 =,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其体积相同,故 ② 正确; ③ 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若在标准状况下, 28gCO的体积为 ,故 ③ 错误; ④ 两种物质只有都是气体时,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即物质的状态不确定,体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 ④ 错误; ⑤ 由 pV=nRT可知,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故 ⑤ 正确; ⑥ 由 pM=ρRT 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 ⑥ 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及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明确物质的状态、所处的状况,明确 pV=nRT、 pM=ρRT 即可解答. 15.有五种化合物: ①Mg ( HCO3) 2, ②Al ( OH) 3, ③Al , ④ ( NH4) 2CO3, ⑤Al 2O3.跟盐酸和 NaOH溶液都能反应的物质有(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考点】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分析】 中学常见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 Al、氧化铝、氢氧化铝、弱酸的酸式盐、弱酸对应的铵盐、蛋白质、氨基酸等. 【解答】 解: ①Mg ( HCO3) 2属于弱酸酸式盐,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 NaOH溶液反应,故选; ②Al ( OH) 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 NaOH溶液反应, 故选; ③Al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故选; ④ ( NH4) 2CO3于弱酸的铵盐盐,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 NaOH溶液反应,故选; ⑤Al 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 NaOH溶液反应,故选,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难度不大,关键是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注意归纳总结常见能与酸、碱反应的物质.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②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 ③ 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 燥的有色布条退色 ④ 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 A. ① B. ① 和 ② C. ① 和 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卤族元素. 【分析】 通过实验现象辨别 ①② ,根据液氯的成分及性质判断 ③ ,根据方程式判断 ④ . 【解答】 解: ① 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小颗粒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雾,故 ① 错; ②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大量棕黄色的烟,产物是氯化铜,故 ② 错; ③ 液氯是液态氯是纯净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氯水不是液氯,故 ③ 错; ④ Cl2+H2O=HCl+HClO、 2HClO 2HCl+O2↑ ,所以久置的氯水,剩下的是盐酸,故 ④ 错; 故选 D. 【点评】 通过本题要求学生做到:做实验时注意观察现象、正确使用化学用语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17.将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Cl2混合后的气体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再滴入含有品红和 BaCl2的混合溶液,则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 ① 红色溶液很快褪色 ② 红色溶液不褪色 ③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 溶液仍然透明. A.仅 ① 和 ④ B.仅 ① 和 ③ C.仅 ② 和 ③ D.仅 ② 和 ④ 【考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 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卤族元素;氧族元素. 【分析】 将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Cl2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依据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判断发生反应及现象,据此解答. 【解答】 解: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Cl2混合后的气体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发生:SO2+Cl2+2H2O=2HCl+H2SO4, 生成盐酸和硫酸都不具有漂白性,所以不能使品红溶液,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会产生白色沉淀,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氯气和二氧化硫的反应,明确二者发生反应及生成物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8. CO和 H2组成混合气体与足量 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 Na2O2中,固体质量增加( ) A. B. C. D.不可求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利用差量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 CO与 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生成的 CO2和 H2O再与 Na2O2反应, 2CO+O2 2CO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 Na2O2与 CO2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 质量增 重为: △m=2Na 2CO3﹣ 2Na2O2=2CO,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量为 CO的质。辽宁省大连市20xx-20xx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_____连接的 (选填 “ 并联 ” 或 “ 串联 ”) . 17.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5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 0. 5A该导体的电阻是 Ω,如果将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到 10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A;如果导体两端电压突然变为0,导体的电阻是 Ω。 18.电阻 R 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 R1: R2= 3: 2则通过的电流之 比 I1: I2= , 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 U1: U2=
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 这都与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有着一定的关系。 目 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B、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C、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 2020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达到 12%,2020年以后的
(4 分 ) (1)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然。 、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 (2分 ) “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 ?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 ) (二)阅读《一杯温开水》一文,回答 1922题。 (共 10分 ) 一杯温开水 ①这是朋友对我讲的故事。 ② 10 年前,他还在深圳打工,整天帮人家掏下水道
ly. She had written Friday, I got 18 pounds from Mr Smith. on the first page, and on the second page, she wrote ,Tuesday, I have spent it all. 46. Mrs Smith always spent all the money ____. A.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