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上机械效率同步测试1内容摘要:

( 1) 比较第 1次实验和第 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2) 第 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________。 ( 3) 第 3 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 2 次实验多,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因 而,由第 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 ( 4) 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 有用功, 额外功。 〖 例 7〗 某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 甲 所示的装置匀速 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 1)对该同学 实验记录进行有关分析 后发现他的实验结果违背物 理规律 ,其表现在于:。 ( 2)图 乙 是测力计的放大图。 结合图 甲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违背 物理规律的原因 是。 ( 3)纠正错误后,可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钩码重 G( N) 钩码上升高度 h( m) 测 力计拉力 F( N) 测力计移动 距离 s( m) 2 第三 课时 【 复习与思考 】 小明在 “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 实验中,用如 图 甲 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 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高度 h/cm 测力计的示数 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cm 1 6 3 9 2 6 5 17 3 6 8 24 (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 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 误的数据是 ; ② 第 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③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 关。 (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 乙 所示。 ① 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 ② 当 这 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 若 忽略绳重及摩擦 , 它们的 机 械 效 率 ( 选 填 “ 相同 ” 或 “ 不 相 同 ” ), 理 由是 :。 【 要点 4】 机械效率 的综合计算 〖 类型一 〗 用 滑轮组 提升重物时 机械效率的计算 1. 提升重物的目的是克服重力做功,则 W 有 用 =G 物 h 人的拉力为动力,则 W 总 =Fs 2. 相关知识点链接 : ( 1)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时: F=(G 物 +G 动 )/n W 额外 =W 总 - W 有用 = G 动 h ( 2)不计滑轮重、绳重和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时: F=G 物 /n W 额外 =W 总 - W 有用 (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h 的关系: s=nh 绳子 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 与物体移动的速度 v 物 的关系: v=nv 物 〖例题〗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 400N 的物体,物体在 5s 内竖直 上升了 2m,人拉绳的力为 250N,(不汁绳重及摩擦) ( 1)对重物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 2)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 3)如果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为 300N 的物体,则拉力是多少。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类型二 〗 斜面问题 机械效率的计算 不计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时: FL=G 物 h 考虑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时: W 额外 =W 总 - W 有用 =fL 〖例题〗 现有一重为 3000N 的包装箱,工人师傅想把它搬到 高的车厢上,他们用木 板在车厢与地面之间搭成一个长度约为 4m 的简易斜面,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站 在地上用 1200N 的推力沿斜面把包装箱匀速推上车。 求: ( 1) 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 2) 包装箱在斜面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多大 ? 〖 类型三 〗 杠杆问题 机械效率的计算 1. 不考虑杠杆本身的重力时: FL1=FL2 考虑杠杆本身的重力时: W 额外 =W 总 - W 有用 2. 动力下降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h 的关系: s=nh 动力下降的速度 v 与物体上升的速度 v 物 的关系: v=nv。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