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实行规范化包装和销售。 采用配套技术一是选择适宜的树形。 日本最常用的树形有 X 型自然长梢整枝、H 型短梢整枝。 X 型自然长梢整枝可控制生长势,尤其适于大树形栽培。 一棵大葡萄树占地通常为 500 平方米,支架较高,便于通风透光和肥水管理,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 H 型短稍整枝可控制树的高度,增强树势,便于整枝和无核化处理。 一般每1000 平方米种植 4050 株。 二是实行控制叶面积指数的促早发栽培。 葡萄收获后趁叶片还绿时施肥 1 次,以保证有充分的营养积累;春季发芽后,要尽快摘除第二个新梢,并及时防治白粉病;前期要加强肥水管理,确保幼叶尽快(3 周以内)长到最大,以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达到最长 3、;控制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峰为 瑰露为 具体做法是,每 1000 平方米保留 米长的新梢(研究表明,5 根新梢具有使 500 克的果实成熟的能力),每个枝条上保证有 5 片叶,新梢控制在 18 厘米左右,就能达到上述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品质指标。 三是科学防治病虫害,严格限制用药。 设施栽培一年要用 56 次药,重点防治对象为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红蜘蛛和蓟马、叶蝉。 四是激素处理。 利用赤霉素进行葡萄无核化处理和拉长果穗。 五是肥水管理。 日本非常重视培肥土壤,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 8%,为高品质栽培奠定了坚实基础;施肥一般结合塑料软管微灌进行(有机肥与化肥的比例为 2:8),软管围绕主干呈同心圆状分布 3 圈(限制根系栽培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农民不仅严格按上述规程操作,而且要准确地记录施肥、用药等重要生产活动,保留连续多年的完整的生产档案,为实行质量追溯制度奠定基础。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