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3章第1节课时跟踪训练内容摘要:
) A. 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 4 m/s B. 物 体的加速度是 2 m/s2 C. 任何 1 s 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 m/s D. 第 1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6 m/s 解析: 物体的加速度 a= v2- v1t = 8- 61 m/s2= 2 m/s2。 由 vt= v0+ at 得物体零时刻的速度 v0= v1- at= (6- 2) m/s= 4 m/s 由于第 1 s末的速度等于 6 m/s,所以第 1 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 小于 6 m/s,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 A、 B、 C正确。 答案: ABC 7. 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 下表中 “ 思考距离 ” 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 制动距离 ” 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 (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 速度 (m/s) 思考距离 /m 制动距离 /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20 25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 不. 正确的是 ( ) A.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 s B.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 s 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 车加速度大小为 m/s2 D. 若汽车以 25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 6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解析: 由表中数据知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 t 反 = s正常v ,取一组数值代入得 t 反 = s,同理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为 t 反 ′ = s,比正 常情况下多 s;因 “ 制动距离 ” 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由 v2= 2as知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 m/s2;若汽车以 25 m/s的速度行驶时,由表中数据知酒后制动距离为 m60 m。第一部分第3章第1节课时跟踪训练
相关推荐
向求解函数中参数的取值 或取值范围 ,需运用分类讨论以及转化与化归的方法 , 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 的 解集问题 , 根据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情况来确定参数 的 值 或 取值 范围 .这种思想方法即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获解 . 1.函数 2+2xfx x的定义域为 A. { | 2 2}xx B. { | 2
2、实行规范化包装和销售。 采用配套技术一是选择适宜的树形。 日本最常用的树形有 X 型自然长梢整枝、H 型短梢整枝。 X 型自然长梢整枝可控制生长势,尤其适于大树形栽培。 一棵大葡萄树占地通常为 500 平方米,支架较高,便于通风透光和肥水管理,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 H 型短稍整枝可控制树的高度,增强树势,便于整枝和无核化处理。 一般每1000 平方米种植 4050 株。
A.用水灭火 C.用砂子灭火 119 火警电话 9.如图 656 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 S 闭合,且滑片 P 向左滑动时,各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 A1表读数不变、 A2表读数变小、 V表读数变小 B. A1表读数变大、 A2表读数变大、 V表读数不变 C. A1表读数变小、 A2表读数变大、 V表读数变大 D. A1表读数不变、 A2表读数变大、 V表读数不变
是以 “万重山 ”为参考系的 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 “国旗 ”为参考系的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其中 “清泉石上流 ”、 “莲动 ”和 “下渔舟 ”的参考系分别可以是 A.清泉、莲、渔舟 B.石头、渔舟、渔舟 C.石头、莲、人 D.清泉、水、渔舟 “坐在火车里的人看到窗外相邻轨道上的另一火车起动了,此时他
_______ in the fridge. Let’s go and buy some. A. apples B. eggs C. vegetables D. milk 3. — There ____________ a concert this evening. — Yeah. Exciting news! A. are going to be B. is going to be C. is
ow an C. What an D. How 6. ____________ a strange plant! I’ve never seen it before. A. Which B. What C. How D. Whether 7. ___________ it is to go out for an outing in such lovely weather! A. Wha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