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黄瓜菌核病内容摘要:

2、要发生在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的黄瓜上。 危害症状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果实,也能危害茎蔓和叶,在黄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 茎染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茎基部和茎分杈处,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病茎软腐纵裂,病部以上茎蔓和叶凋萎枯死。 湿度高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受害后茎秆内髓部受破坏,发病末期腐烂而中空,剥开可见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 菌核鼠粪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 果实染病,发病初始在幼果脐部呈水浸状腐烂,果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并形成黑色粒状菌核。 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斑,扩大后呈灰褐色近圆形大斑,边缘不明显,病部软腐,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 3、丝,发病严重时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措施一、种子处理。 播种前在 50温水中浸种 10 分钟,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即可杀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 二、清理田园。 及时打掉老叶和摘除留在果实上的残花,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剪去病枝病果,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防止菌核萌发出土。 三、茬口轮作。 与水生蔬菜、禾本科及葱蒜类蔬菜隔年轮作。 四、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控制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棚内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尤其要防止夜间棚内湿度迅速升高,这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 注意合理控制浇水量和施肥量,浇水时间放在上午,并及时开棚,以降低棚内湿度。 特别在春季寒流侵袭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