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保护用品 必须从 严掌握。 对工作确实需要的,车间必须提出申请或计划,经安保部部 长签字批准后,方可办理。 数额较大的物品,由分管经理批准。 (五) 关于公用绝缘手套、绝缘靴的更换,要以旧换新交安保部 统 一销毁,若是新绝缘手套或绝缘靴耐压试验不合格,凭实验报告退换,不能降级使用,否则责任自负。 (六) 各类护品要严格在使用年限期内使用,禁止使用超期限的防护用品作业。 (七) 广大职工要正确使用、爱护劳动护品,按作业要求穿戴劳保护品。 第 十 六 条 设备检修执行工作票的管理 为了切实保证职工在生产现场进行检修、试验或安装工作中的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勿忘安全”的思想,加强现场检修及操作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各车间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 ) 在进行检修、试验或安装设备工作前必须填写工作票。 工作票要用钢笔、圆珠笔填写,其内容正确清楚不得任意涂改。 工作票一式两份,一份必须保存在工作地点,由工作负责人收执,另一份由值班负责人收执,按班移交。 值班负责人应将工作票号码、工作任务、许可工作时间及完工时间记入设备检修记录簿中。 (二) 设备检修开工前工作票内的全部安全措施应一次做完,几个班同时进行作业者,工作票可签发给一个总的负责人,但在作业成员栏内只需填明各班的负责人,不必填写全部工作人员名单。 (三) 工作票签发所列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危险源辨识充分,所填 安全措施要正确完备,做好记录。 (四) 工作票签发人不得兼任该项工作的工作负责人。 工作票签发人由熟悉设备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工作许可人应由检修班长、运行值班长或由车间领导指定熟悉设备的人担任。 (五) 工作负责人即监护人,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前对工作人员交待 工作内容、危险危害及安全措施,组织开展好工前五分钟活动。 (六) 工作许可人即值班负责人负责审查工作票中的内容。 检查无误签字,方可允许施工。 (七) 工作票的有效时间以批准的检修期为限,工作内容至预定时间尚未完成,应由工作负责人办理延期手续,延期手续应 由工作负责人向值班负责人申请办理。 工作票有破损不能继续使用时,应补填新的工作票。 (八) 检修人员认真执行“四制一标”制度及工作票中的安全措施,做好互保联保,相互监督。 (九) 需要变更检修人员时,须经工作负责人同意。 需要变更工作负责人时应由工作票签发人将变动情况记录在工作票中。 若扩大工作任务,必须由工作负责人通过工作许可人并在工作票增填检修项目。 若须变更或增设安全措施时,必须填用新的工作票,并重新履行工作许可手续。 (十) 检修工作间断后继续工作,须由工作负责人与值班负责人,重新确认后方可开工。 每日收工将工作票 交回值班负责人,次日复工时应得到值班负责人许可取回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必须事前重新认真检查安全措施,符合工作票的要求后方可工作。 若无工作负责人或监护人带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工作检修地点,检修人员在检修中未经工作负责人同意,不准更换检修项目。 (十一) 若遇紧急事故抢修,可不填写工作票。 但应记入操作记录簿内。 工作前必须充分辨识危险源,做好安全措施及记录,并指定专人负责监护。 (十二) 特殊场合的动火证由公司安全员签发。 动火工作必须有监护人,监护人应熟知设备系统,防火要求及消防方法。 (十三) 外委施工人员应先签订安 全协议书,进行安全教育。 进入施工现场检修设备时也要填写工作票,并指定负责人、监护人。 (十四) 设备检修全部工作完毕后,工作负责人应先周密的检查。 待全体检修人员撤离设备检修地点后再向值班负责人讲清楚所检修设备项目,发现和处理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无遗留物件,然后在工作票上填明工作终结时间,经双方签字后,工作票方告终结。 已结束的工作票,现场存放三个月后报送公司档案室存档。 第十七条 安全管理工作按公司“三体系办”的要求执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见程序文件单行本) 制氧站安全值班制度 为加强制氧站的安全生 产工作,尤其加强节假日及夜间的安全运行工作,满足窑炉用氧的生产需求,特制定本规定: 制氧站员工必须遵守各项管理规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向主管部门或值班人员汇报。 车间管理人员除按正常的安全职责执行外,还要执行夜间值班和节假日值班制度。 假日期间的值班按公司的管理规定执行;夜间值班按 车间夜间值班管理制度执行。 值班人员必须要深入现场,掌握生产、设备运行状况,汇总安全生产信息,处理安全生产问题。 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当班期间的安全检查记录。 值班人员在当班期间,要督促岗 位人员认真做好精馏工况的调整、设备的点检、巡检工作,排查安全隐患。 在当班期间有设备检修时,要做好安全工作方案,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之后才能开工。 车间夜间值班员的管理。 车间值班员由工段长以上人员轮流担任,值班期间行使车间主任职责,负责车间夜间安全生产的协调工作。 车间值班员必须根据公司规定,按时向公司调度室报到,不报到者一经查出罚款 20 元,未来值班的罚款 100元。 每晚车间值班员必须监督各岗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全面查岗不得少于 1次,全面查岗时车间值班员必须在各岗位日常控制点记录的“负责人 ”栏签字,查岗每少一处罚款 5元(以签字为准),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查岗必须第二天 8: 30以前向车间做出解释。 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制氧站噪声危害控制措施 1. 压缩机吸、排气口装消声器,管路包吸声材料(如:玻璃棉、泡沫塑料等)。 2. 在现场生产允许的情况下,采取隔声措施,加装隔音罩,对设备厂房进行整体封闭处理。 3. 进入噪声较大区域工作,应佩戴隔音耳塞或耳罩。 4. 八小时连续接触噪声作业时,噪声最高不应超过 95 分贝,隔音操作室应在 70 分贝以下。 噪声较大区域(超过 95 分贝),不可长时间停留, 工作一 段时间后应离开这一区域休整一下。 5. 对噪声污染源应每年监测一次。 ,减少放空次数。 ,设立隔声绿化带。 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制氧站缺氧作业管理制度 我车间在进入缺氧的环境进行工作时,如氮气储罐、保冷箱等设施,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8958— 88 制定本办法。 1. 使用范围:天元气体公司所有员工及所有外来相关工作人员。 2. 工作对象:氮气储罐、氩气储罐、液氮储罐、液氩储罐、保冷箱,氮气、氩气管道。 3. 根 据工作计划与内容,在工作前各工作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充分进行危险源辨识,制定可靠的安全工作措施,执行临时作业制度。 在各项安全措施未落实前不得进行工作,具体防范措施可根据工作内容选择以下方法制定。 监测人员必须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并且应定期标定、维护。 确保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在以确定为缺氧环境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分析该环境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在 18%— 22%。 严 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对由于防暴、防氧化不能采取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 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当存在因缺氧而坠落的危险时,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并在适当位置可靠地安装必要的安全绳网设备。 在每次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呼吸器具和安全带。 发现异常应立即修补或更换,严禁勉强使用。 在作业人员进入缺氧环境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在存在缺氧危险的环境作业时,必须安排监护人员,密切监视作业状况。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 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当发现缺氧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让作业人员迅速离开作业现场。 如果作业现场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缺氧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做好标志。 在存在缺氧危险的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 如:呼吸器、梯子、绳缆以及其他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发生缺氧危险时,作业人员和抢救人员必须立即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对已患缺氧症的作业人员应立即给予急救和 医疗处理。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条 车间级培训由车间培训教师负责培训方案、计划的拟定,组织和实施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等工作。 第二条 工段长负责班组级得培训方案、计划的拟定,组织和实施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等工作。 第三条 工段培训导师根据《培训导师制》的要求制定对新员工的培训计划。 第四条 车间主任负责培训方案、计划的审核批准,及监督工作。 第五条 各种培训记录严格执行三体系程序文件《记录控制程序》。 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安全生产,由车间、工段确定培训内容,制定 培训计划;培训时严格执行培训管理制度。 第二条 员工应积极参加公司、车间举办的各项培训学习。 例如:新员工上岗、员工调岗、特殊工种、安全消防、实际操作、三体系、计量、标准化等。 第三条 新员工进入车间后由团支部组织安排,次日在车间培训教室进行动力车间通用知识培训,系统学习动力车间行为准则、动力车间管理制度、三体系、安全等各种基础知识。 并为员工讲解公司及车间发展现状,组织结构等。 第四条 新员工分配到各站房后,根据《培训导师制》对其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第五条 车间内员工调岗,从事新工艺、新设 备、新技术必须由所在的工段进行专项的操作规程、工艺参数控制、生产流程等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六条 员工必须参加车间制定的每年一度的安全消防、三体系考试,每年两次理论、两次实践操作考试、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消防演练。 第七条 员工必须参加工段或车间组织的岗位应急预案演练、堵漏及消防演习等项操作,并由工段作演练纪录,记录按程序文件《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第八条 各工段应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一般每年不少于四次(理论两次、操作两次),由所在的工段长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 培训结束后要有培训记 录并将有关内容汇总后交车间存档。 第一条 车间培训导师制概念 为使即将上岗的员工快速胜任工作,所以在员工进入车间某一个新的工作岗位 后,由所属工段的工段长为其安排一位具有导师资格的车间培训导师(也可有新员工自行挑选一位),由培训导师带领该员工系统学习理论和实际操作等知识,这就是培训导师制。 第二条 车间培训导师的任职资格 工段所指定的培训导师必须是在本工段业务水平较高,且有一定群众威信,思想觉悟高,经考核合格取得培训导师资格的员工,其任职期限为两年,两年期满后可重新经考核获得培训导师资格。 第三条车间培训导师资格统一考试 车间统一组织,每年举办一次。 考核内容为笔试(所属工种理论、体系、安全等),实践操作。 选取笔试前六名的员工进行实践操作考试,两次考核分值比例计入为:理论 40%,实践操作 40%,组织考察 20%。 成绩综合前三名的员工经车间会议通过后即取得培训导师资格。 第三条车间培训导师对新员工的培训内容 岗位知识点 业务理论 实践运用 应急处理 安全消防 体系知识 事故案例 经验传授 第四条培训对象 刚进入车间的新员工和车间内部转岗的员工。 第五条培训规定 培训导师应对所培训员工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教授有关知识。 被培训员工应对培训导师予以尊重。 被培训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导师请教,严禁私自操作。 培训导师对员工应言传身教,传授经验,结合事例。 培训导师不得让被培训员工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和接收其馈赠。 第六条培训时限 运行工段操作工接受培训时限为 3个月,维修工段维修工接受培训时限为 6个月,这段日期称为正常培训期,正常培训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并达到车间要求。 若考核不合格由工段进行评估,看该员工是否还具有培训价值,视情况可给 予 1个月的再培训机会,再培训的 1个月称为特殊培训期。 若工段认为无继续培训价值和经过特殊培训期后补考仍不合格的员工,车间将考虑该员工调离其本工作岗位。 第七条被培训员工考核办法 1. 被培训员工在培训期结束后应接受车间的考核。 2. 车间成立三人考评委员会,分别由车间主任、副主任工程师、工段长组成。 3. 考核分为实践操作、面试(理论、通用知识、个人能力)两项内容。 4. 考核成绩满分为 100 分,各项所占分值为:面试 50%,实践 50%。 5. 考核成绩总分满 70分即为合格。 第八条车间培训导师的绩效考核 所有培训导师均采取晋级制 ,并在培训期内和培训结束后享受一定的岗位补贴和奖金。 具体晋级方案见表格。 项目 合格 员工数 级别 培训期内在职津贴 (每月) 正常培训合格奖金 特殊培训合格奖。制氧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门窗:车间的门、窗应闭合严密,并装有纱窗,纱窗应便于拆下洗刷。 通道:车间的通道要宽畅,便于运输清扫、洗刷和消毒。 通风:生产车间、仓库均应良好通风,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 2m 以上, 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采光、照明:位于工作台、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加防护罩。 卫生设施 洗手、消毒:加工车间、配料间进口应设置非手动式洗手消毒设施,还应 设置更衣换鞋处。 厕所
关人员来处理。 同时要分析解决方案的利弊,怎么做会对生产有利,怎么做会更有效率。 确定了解决方案,就要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处 置措施,处置的原则是:怎么做会更好,怎么做会降低成本,怎么做会增加效益。 要对拟定的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加以追踪考察。 【案例】 在日本,最有名的管理方式就是丰田式的生产管理。 丰田式的生产管理就是对问题追根究底。 问题的解决一定要从根源上着手,虽然消耗的时间可能会很长
财务部每月 10 日前做定量考核表报到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在 12 日前做定性考核,再将汇总后的考核报到总经理核准 财务部备案资料并发放工资 月定性考核标准 序号 工作项目 标准分数 考核结果 1 工厂内部管理情况 员工思想稳定状况 10 2 内部制度拟订与执行情况 10 3 工作计划与报表情况 10 4 订单和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记录资产和权益的增减变动不同 下列账簿中可以采用卡片账的是( )。 A、现金日记账 B、固定资产总账 C、固定资产明细账 D、无形资产总账 5.在会计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采用的方式是编制( )。 A.资产负债表 B、余额表 C、发生额平衡表 D、试算平衡表 6.某企业于 20xx 年 9 月 10 日销售产品一批,销售收入为 10 000 元,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 3/10, 2/20,
关于发行杂志的准备事宜 2010 年 6 月 9 日 星期三 雨关于杂志期刊发行的准备事宜如果本公司要发行属于自己的广告杂志,有两种可行办法:非正式期刊和 、非正式期刊国内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
( A、 B、C、 D、 E、 F) (续 ) 有无定期工作计划 A 计划完成水平情况 B 有无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A 考 核力度 4 次以上 2 ~ 4 次 1 次 C 文件化管理制度的完整性 C 文件管理状况 ,有收发记录 ,有记录 A 电脑普及使用水平 A 有无内部局域网 A 有无建立企业网站(或网页 ) ,且定期更新内容 ,很少更新内容 B 公司内部有无使用OA 软件 A 有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