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内容摘要:

2、 茎部受害后形成长短不等的褐色条斑,在潮湿条件下,茎部条斑上也能长出白色霉层。 薯块受害时,形成淡褐色不规则形的小斑点,稍凹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变褐坏死,最后病薯腐烂。 晚疫病还可使马铃薯在存贮期间大批腐烂。 二、发生规律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薯播种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能力或出土前腐烂,少数病薯的越冬菌丝随种薯发芽而开始活动、扩展并向幼芽蔓延,形成病菌,即中心病株。 出现中心病株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侵染。 病菌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而危害块茎时则通过伤口、皮孔和芽眼侵入。 晚疫病在多雨年份易流行成灾。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 3、较垄地发病重。 过分密植或株型高大可使小气候增加湿度,有利于发病。 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或者土壤瘠薄缺氧或粘重土壤使植株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性减轻病害发生。 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力有很大差异,一般叶片平滑宽大,叶色黄绿,匍匐型的品种容易感病。 叶片小而茸毛多,叶肉厚,颜色深绿的直立型品种比较抗病。 叶片表面气孔数目多的品种也容易感病。 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 叶片着生部位也影响发病,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叶最容易感病。 三、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 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因为马铃薯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