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xx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5月份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消费者利用 D.反馈调节在个体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至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 【考点】 G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F1:种群的特征. 【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群 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因为营养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 【解答】解: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大小,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也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A错误; B、在森 林群落中,动物与植物的空间结构类型相同,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B错误;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供消费者利用, C 错误;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正确. 故选: D. 6.下列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适合作为遗传病调查对象 B.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不同 C.自然人群中,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率相同 D.血友病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常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考点】 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相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 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伴 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 A、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不适合作为遗传病调查对象, A错误; B、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 B错误; C、自然人群中,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同,女性患病概率高于男性, C错误; D、血友病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D正确.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共 4小题,满分 39分) 7.氮肥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肥料.现有某科研小组为 研究氮水平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实验室利用缺少氮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培养玉米幼苗,定时给各组培养液添加不同浓度的氮元素,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玉米幼苗相关指标的相对值,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培养液中氮浓度( mmol/L) ( mmol/L) 各指标相对值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酸化酶含量 0 4 8 12 16 ( 1)据表中结果可知,适合玉米幼苗生长发育 所需的最适(最经济)氮元素浓度是 8 mmol/L,在羧化酶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 C3 接受 ATP 释放的能量并被还原,随后再经一系列变化形成 糖类和 C5 . ( 2)上述实验的培养液中氮元素浓度在 4mmol/L 的条件下,玉米幼苗叶肉细胞中,在叶绿体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O2能扩散到该细胞的线粒体中被消耗掉 一部分 (填 “ 全部 ” 或 “ 一部分 ” ),结合上表实验结果加以解释: 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或光合作用产生 O2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消耗 O2速率) . ( 3)有实验结果推测,当培养液中氮元素浓度大于 12mmol/L时,玉米幼苗叶肉细 胞的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是 升高 (填 “ 降低 ”“ 升高 ” 或 “ 不变 ” ),结合如表实验结果加以解释: 气孔导度不变,但羧化含量减少, CO2消耗速率降低 . 【考点】 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分析表格中可知,随着培养液中氮素浓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 8左右时最高;气孔导度先增加后不变,羧化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与氧气,以及 ATP 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 CO2被 C5固定形成 C3, C3在光反 应提供的 ATP和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解答】解:( 1)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当氮元素浓度是 8mmol/L时,玉米幼苗净光合速率最大,最适合生长发育.进入叶绿体的 CO2必须在羧化酶等酶的作用下,形成 C3后才能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还原,随后再经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和 C5. ( 3)该实验中,培养液中氮素浓度在 4mmol/L的条件下,玉米幼苗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O2,只有一部分能扩散到该细胞的线粒体中被迫消耗掉,原因是净光合速 率大于零,光合产 O2速率大于呼吸耗 O2速率. ( 4)根据实验结 果推测,当培养液中氮素浓度大于 12mmol/L以后,气孔导度不变,但羧化酶含量减少, CO2消耗速率降低,因此玉米幼苗叶肉细胞的胞间 CO2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 ( 1) 8 糖类和 C5 ( 2)一部分 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或光合作用产生 O2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消耗 O2速率) ( 3)升高 气孔导度不变,但羧化含量减少, CO2消耗速率降低 8. “ 染色体破碎 ” 是剧烈的染色体事件,涉及染色体断裂和重排,一般只限于一个细胞的一条或少数几条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染色体主要是由 DNA、蛋白质 组成,可以将其染成深色的染液性质上属于 碱性 (填 “ 酸性 ”“ 中性 ” 或 “ 碱性 ” ). ( 2)若 “ 染色体破碎 ” 发生在动物体细胞中,则这种变化 不能 (填 “ 能 ” 或 “ 不能 ” )遗传给子代, “ 染色体破碎 ” 不能 (填 “ 能 ” 或 “ 不能 ” )发生在细菌细胞中. ( 3) “ 染色体破碎 ” 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结构 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染色体上的 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 发生改变,进而造成性状的变异. 【考点】 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 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 RNA( 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 1)染色体主要是由 DNA、蛋白质组成,碱性染液如龙胆紫,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 2)若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