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20xx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病人心理。 给田崇义的药用“小人参”泡酒,给豆娃儿 子开药用蘑菇作引,目的是使病人相信他医术的神奇,平常食材也能治得大病。 C.小说善于在细微处巧妙地表现人物心理。 豆娃两次“噗通”一跪,意蕴却不完全相同:第一次展示的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赌命一博,后一次则表现的是对田栀毓高超医术的信服。 D.小说巧妙地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 洛河边“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褐鸟翻飞成舞”,意在通过描写美好的生命图景,烘托出逃难中的田栀毓迫切的求生欲望。 E.小说用生动而轻松的笔调详叙田栀毓两次奇招治病的故事,却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医者的生命伦 理与民间就医心态严肃深刻 的反思,言近而旨远。 (2)小说在塑造田栀毓这个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 6分) (3)田栀毓逃向外乡路上,用一句“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表达了自己行医半生的感慨,请结合全文理解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 6分) (4)小说为什么以田栀毓停业、“正名”结尾。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1) ( 4) 题。 ( 25分) 汉语拼音之父 —— 周有光 2020年 1月 13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 学家周有光迎来了 111岁大寿。 这位文化界的名人一生经历可谓充满传奇,精彩异常。 11 日上午,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 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 1923 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 1935 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 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 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 在周有光的工作经历中,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他 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 有资料称,是周有光主导建立中国汉语拼音体系,他也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1955年 10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为期一个 月的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就这样,周有光在 50 岁左右时,改行专职研究语言学,并取得了不俗的 成就。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在三年的时间内,周有光认认真真工作,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 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该方案最终于 1958年正式公布。 之后,周有光又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周有光的传奇人生中,还有这样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他曾经做过爱因斯坦的“陪聊”,他们见过两次。 周有光是极少见的和爱因斯坦聊过天的中国人。 在《周有光百年口述》 书中 ,周有光这样描述:“打完仗,何廉到美国,我也到美国,他到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爱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 他跟我说:‘爱因斯坦现在空闲得不得了,想找人聊天,你高兴跟他聊天吗。 ’我说:‘当然很高兴。 ’这样就两次去访问爱因斯坦。 我们是一般的谈话,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美国发生的情况,随便讲讲。 为什么我会把这个事情忘掉呢。 因为谈话内容没有特点。 这是一个遗憾的事情,也不可能有特点,因为他的研究方向跟我不一样。 我跟爱因斯坦谈过两次,只是随便的聊天,没有学术性的,所以我就不放在心上。 „„” 到了晚年,乃至年过百 岁之后,周有光仍然精神健旺,没有停止思考,先后出版《周有光文集》《朝闻道集》《拾贝集》等作品,撰写了大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文章、文化批评家解玺璋曾这样评价道:“他达到了勇者无惧的境界。 ” 在叶芳的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他过生日,有很多人去看望他。 他现在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 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周老先生自己说过,“我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记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 ”叶芳说,周有光对世界新奇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心,“他很多次提到高铁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也非常想坐一次高铁回常州老家,但他心里知道,再也不可能做这样的长途旅行了。 ” 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报》也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改动) 【相 关链接】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 1906年 1月 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 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 30多部专著,论文 300 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怡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周有光十岁时,进入新式学堂读书。 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就读。 他与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 是同学。 B.在周有光的百年人生中,曾经 陪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聊过天,见过两次面,周有光也因此成为唯一和爱因斯坦聊过天的中国人。 C.晚年的周有光,仍然笔耕不辍,勤于思考,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撰写了大量既具学术性又具通俗性的文章。 D.周有光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 叶芳说过,周老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记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 E.本文记叙了周有光的传奇经历、语言文字学贡献及晚年生活,表现了周老热爱国家、勤于思考、淡泊名利、宽以待人的优秀品格。 ( 2)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做 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请简要说明。 ( 6分) ( 3)文中多处引用他人及媒体对周有光的评价,这有何作用。 ( 6分) ( 4)有人说,周有光的百年人生充满了传奇。 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有企业家坦言,进行公益捐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消费者指责自己冷漠吝啬, 细大不捐 . . . . ,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路。 ②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 空谷足音 . . . .。 ③今年“两会 ”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 穿靴戴帽 . . . . 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 推心置腹 . . . . 地剖析作案动机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⑤《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很多鞭辟入里 . . . . 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⑥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 目无全牛 . . . . ,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