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转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内容摘要:

2、由高温引起的,应增加通风次数,中午将菌袋两头薄膜打开,早晚通风换气,每次 30 分钟。 菌丝徒长不倒伏表现为菌筒洁白,菌丝长 2 厘米还未倒伏。 原因:一是湿度过大,菌丝生长旺盛。 二是缺乏氧气,菌丝开始洁白后,没有适当进行通风换气,或掀动膜次数太少。 三是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营养过量,菌丝生长过盛。 管理措施:一是加大通风量,选中午气温高时,揭膜 1时,让菌袋接触光照,达到干燥,促使菌丝倒伏,待菌袋表面晾至手摸不黏时,盖紧薄膜,第二天表面出现水气,菌丝即已倒伏。 二是采取上述措施仍未能解决倒伏问题的,可用 3%的石灰水喷洒菌袋 1 次,晾至不粘手后盖膜,3 天后菌丝即可倒伏。 三是如果 1015 天仍不转色 3、,以至菌筒脱水,应连续喷水 23 天,每天 2 次,通风时间缩短至 30分钟,补水增湿促进转色。 菌膜脱落表现为脱袋 23 天,菌袋表面瘤状菌丝膨胀,菌膜翘起,局部片状脱落,部分悬挂于菌袋上。 原因:一是脱袋太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 二是脱袋后温度突变(高温或低温),表面菌丝受刺激,缩紧脱离,使菌袋内菌丝增生,迫使外部菌膜脱落。 三是管理失误,一般脱袋后 3 天,在 25条件下不揭膜通风,但有的因当时气温较高,中午揭膜通风,致使菌丝对环境条件不适应。 管理措施:一是人为创造适合的环境条件,温度以 25为宜,让恢复生长的菌丝迅速增长。 二是选择晴天喷水加湿,相对湿度保持在 80% 次,每次 3040 分钟,经过 46 天管理,菌袋表面可产生新的菌丝。 一般发生菌膜脱落现象时,出菇会推迟 10 天左右。 转色太深,菌膜过厚表现为皮层质硬,颜色深褐,出菇困难。 原因:一是脱袋延误,菌龄太长,体内养分不断向表层输送。 二是菌丝扭结,菌膜逐层增厚。 三是通风不当,脱袋后没有按照转色规律要求的时间揭膜通风,或通风次数、时间太少。 四是菇场过阴缺乏光照。 管理措施:一是加强通风,每天至少通风 2 次,每次 1 小时。 二是调节光照,菇棚要求保持三分阳七分阴花阴光照。 三是增大菇棚内的干湿差和温差,促使菌丝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