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秋季生产过需“五关”内容摘要:

2、原料的营养,均以碳素为主,营养成分的缺乏和不合理,根本不能满足食用菌菌丝的生长需要,虽然也能出菇,但长达数月的管理中,产菇量很少,究其原因,基料中尤其缺乏中微量元素,是主要问题,从而导致菌丝不健壮、抗性差,其结果必然是污染重、产量低。 因此,配方中加入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即可使之营养全面、丰富,菌丝健壮、旺盛,具备较高的抗杂抗病能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出菇状态。 2、菇棚消毒杀菌关:时下的发菌或出菇,多在大棚内进行,因此,棚内的消杀,应按照严格、彻底的原则进行,不要心存侥幸。 尤其是老菇棚,自身潜伏着大量杂菌、病原菌,很多菇农忙于播种生产,加上防范意识、预防概念的欠缺,往往就忽视了对菇棚的消杀处理,结果 3、就会造成大面积污染,有时甚至出现难以挽救的损失。 处理办法:将菇棚予以修整,揭掉草苫等覆盖物,修补或更换棚膜后,将 800 倍辛硫磷随水灌入,然后地毯式喷洒百病傻溶液,密闭菇棚,暴晒 23 天,再行重复用药一次,密闭 2 天后打开通风,地面撒布石灰粉,之后即可将播种后的菌袋移入进行发菌。 3、熟料接种操作关:熟料接种的要求是规范操作。 传统做法是使用高锰酸钾甲醛或烟雾剂进行熏蒸处理后,再进行接种操作,一方面使得接种人员深受药物之害,尤其甲醛,是一种可致癌物质,并且,残效期较长、残留量较大,按照绿色食品的相关规定,食用菌中应予禁止使用;另一方面,药物的刺激、接种箱内的不方便操作和劳动强度大,使得工作人 4、员十分疲惫,长时间操作就难免松懈、不规范,故使得污染率居高不下。 笔者使用食用菌接种净化机进行接种操作,开机 10 分钟后,即可在机器发出的微风中接种,对人体无害,而且防杂效果好,接种成功率高,使接种操作变得轻松自如。 4、 发菌期间病虫关:尽管前期已经对菇棚进行了彻底消杀,但在发菌期间,管理人员的进出、不断的通风等等,势必会有新的杂菌病原菌进到棚内,因此发生污染的危险依然存在。 所以,预防工作不能稍有松懈。 一般可使用百病去无踪或赛百 09 预防和抑杀病菌,氯氰菊酯杀灭虫类,主要用药方向是墙体、地面以及通风口、门口等处,空中可予少量喷雾。 5、出菇期间预防关:整个发菌期间,除坚持药物预防外,尚应密切观察杂菌病害的动向,发现初始污染或病害症状,立即予以彻底处理。 方法是:使用百病傻等药液涂刷污染斑块,或者直接对污染处撒施药粉,即可将病原彻底杀灭。 对污染菌袋实行药物处理以后,轻者可继续出菇,污染严重者,在杀灭杂菌后,经过处理可作为有机肥料下地。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