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段的隐性遗传病, Ⅰ Ⅱ Ⅱ 4一定是杂合子, C正确; D、若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 Ⅲ 1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XbY,该致病基因来自于 Ⅱ 2( XBXb),因此 Ⅲ 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1/2,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知识点,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是解题关键,解题时能够分三种情况讨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再根据选项准确判断. 5.基因型为 AaBbDdEeGgHhKk 的个体自交,假定这 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 对等位基因杂合、 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5/64 B. 3 对等位基因杂合、 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35/128 C. 5 对等位基因杂合、 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67/256 D. 7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 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考点】 真题集萃;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 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含一对等位基因 Aa 的杂合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 AA、 Aa、 aa,其中纯合体为 1/2,杂合体为 1/2. 【解答】 解: A、 1对等位基因杂合、 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C1 1/2( 1/2) 6=7/128,故 A选项错误; B、 3 对等位基因杂合、 4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C3 ( 1/2) 3 ( 1/2)4=35/128,故 B选项正确; C、 5 对等位基因杂合、 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 为( 1/2) 5 ( 1/2)2 C2=21/128,故 C选项错误; D、 7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 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相等,故 D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准确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6.下列关于染色体、 DNA 和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 DNA 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 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细胞核内 DNA的唯一载体 C. DNA 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 1 或 2 D.染色体畸变时 DNA分子结构一定改变 【考点】 基因与 DNA 的关系. 【专题】 正推法;基因. 【分析】 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 DNA 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DNA(基因)的特异性;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 DNA(基因)的多样性. 【解答】 解: A、在 DNA 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A错误; B、真核细胞内 DNA 分布在细胞核或细胞质的叶绿体、线粒体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是 DNA 的唯一载体, B正确; C、染色体是 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1 个或 2个 DNA 分子, C 错误; D、染色体畸变时 DNA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 DNA 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基因、 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氧气学生理解 DNA 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掌握理解基因、 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7. T、 t 和 B、 b基因分别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上,现已知基因 tt纯合时雌果蝇会性逆转成雄果蝇.为了区分某雄果蝇是否性逆转形成,研究小组用黄色荧光标记 T、 t,用绿色荧光标记 B、 b,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荧光数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若细胞中出现 2个黄色荧光点 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B.若细胞中出现 4个黄色荧光点 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C.若细胞中出现 4个黄色荧光点 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D.若细胞中出现 2个黄色荧光点 4个绿色 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B 和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正常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 1 个该基因,而性反转形成的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 2个该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加倍.据此答题. 【解答】 解:( 1) T、 t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无论该果蝇是否是性反转形成的,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细胞中都含有 4个该基因,即含有 4 个黄色荧光点; ( 2) B、 b基因位于果蝇的正常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 1个该基因,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 2个该基因,即含有 2个绿色荧光点;性反转形成的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 2个该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 4个该基因,即含有 4 个绿色荧光点. 综合以上可知,若细胞中出现 4 个黄色荧光点 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不是性 逆转形成的;若细胞中出现 4个黄色荧光点 4 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掌握伴 X 染色体遗传的特点;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基因数目是体细胞的 2倍,再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8.图甲、乙、丙、丁分别是对四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图示中的染色体只代表其状态,不表示具体数目).下表中对甲、乙、丙、丁提出的假设及相应的结论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假设 结论 A 甲图为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 下个时期细胞中将出现核膜和中心体 B 乙图为二倍体植物花粉发育成的植株的体细胞 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或精细胞 C 丙图为果蝇的体细胞 染色体 ① 和 ② 来自于同一个亲本 D 丁图为雄果蝇精巢中的细胞 c组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 据图分析,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植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丁图中染色体数目为 N、 2N 和 4N,表示即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解答】 解: A、若甲图为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则为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其下一时期为末期,在细胞中央会出现细胞板和核膜、核仁,无中心体;故 A项错误. B、若乙图为二倍体植物花粉发育成的植株的体细胞,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精细胞;故 B项错误. C、若丙图表示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 ① 和 ② 是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于同一个母方;故 C 项错误; D、图丁中 c组染色体数为 4N,则为有丝分 裂后期,而联会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故 D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及 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 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 “ 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 的是( ) A. Aa 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 a 基因的性状 B.在各种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 C.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减数分裂后每一个配子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和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考点】 基因与 DNA 的关系. 【专题】 正推法;基因. 【分析】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 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以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解答】 解: A、 Aa 杂合体表现为显性,而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 a基因的性状,表现出了染色体与基因的平行关系, A正确; B、染色体在配子中成单存在,基因在配子中也成单存在,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等于雌雄配子中染色体之和,恢复为二倍体,同时基因也恢复 为成对状态,B错误; C、体细胞是由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所以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 C正确; D、减数分裂后每一个配子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和每对基因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0.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 32 条染色 体( 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有 16 条染色体( 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 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16 条同源染色体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36 个 DNA 分子 C.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含有的染色体始终为 16 条 D.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 【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 由题意和题图可知,雄蜂精子的形成过程是: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2 个染色单体、 2个 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16 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精子细胞,另一个细胞退化消失;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染色体,退化消失 【解答】 解: A、一个染色体组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A错误; B、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膨大形成的,因此每条染色体上2个 DNA,则 DNA分子数是 64, 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是 32, C错误; D、由题图可知,雄蜂一个 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相同,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以雄蜂产生的精子的过程为背景,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消失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1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都与性别相联系 B.男性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 Y 染色体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D.有性别区分的生物细胞中都存在性染色体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不都决定性别,如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随着染色体的遗传而遗传. 生殖细胞中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含有 Y染色体的细胞有男性体细胞、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 【解答】 解: A、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A 正确; B、 X 和 Y 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 胞只含 X 染色体或只含 Y染色体, B 错误;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 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C 错误; D、有性别区分的生物细胞中几乎都存在性染色体,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2.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 B、 b)和乙病(设基因为 D、 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 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