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技巧内容摘要:

2、白天达 32,地面保持湿润。 013时,应根据外界昼夜温度变化,灵活调节棚内温度、湿度。 日出后,通过加温,使棚内温度尽快升至 2830,超过 30开始放风排湿,当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0%时,再快速将温度提高至 30,既可满足黄瓜光合作用需要,又能防止病菌侵染。 下午棚内温度保持 2025,以便黄瓜植株运输和转化有机物质。 为防止病菌萌发和侵染,应将湿度降至 60%左右。 日落后注意保温,防止棚温下降过快,湿度急剧升高,子夜前温度保持1520,湿度低于 85%,温度下降速度以每小时 2宜,若湿度大于85%,则温度应降至 1315。 子夜后至日出前,棚内湿度随温度下降而升高。 当湿度超过 90%以后,应将 3、棚温维持在 1013,以控制病害发生,同时降低黄瓜植株的呼吸消耗,并结合放风、排湿,限制黄瓜叶面保持水膜的时间。 棚温保持 1520,叶面水持续时间不能超过 4 个小时;棚温 1215,叶面水保持不超过 6 小时;棚温 1012时,不超过 9 小时。 315时可整夜放风。 5,棚内温度很难降下来时,可通过降低湿度控制病害。 此时可整夜放风,灌水应在早晨低温时进行,灌水后闭棚并在棚温升至 30后再继续放风。 通过以上对棚内温、湿度的管理,可创造适宜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原菌萌发侵入的环境,从而达到抑制病害传播侵入的目的。 二、高温闷棚一般在霜霉病发生后采用此技术,具体技术要点:选晴天中午,封闭棚室,使棚温很快升至 4047,可以杀死植株和土壤表面病原菌。 但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植株衰弱。 闷棚时应严格控制时间、温度及频率。 一般在 4041时,每 23 天闷棚 1 次;45维持 1 小时,45 天闷 1 次。 注意闷棚之前浇 1 次水。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