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内容摘要:

2、落后形成穿孔,或部分与叶片相连。 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 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 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 2 毫米,以后扩展长达 1 至10 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现象。 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始传播。 夏季溃疡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 以后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 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播作用不大。 二、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本病的病源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主要 3、在春季溃疡病斑内越冬。 第二年春随气温上升潜伏在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渗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皮孔侵入。 在北方地区,于 5 月发病,6 月上旬发病较重,夏季干旱时病势进程缓慢,到雨季发病严重。 病菌潜育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当温度在 25至 26时潜育期四五天,20时为 9 天,19时为 16 天,树势强时潜育期可长达 40 天,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季节适于发病,树势衰弱或排水、通风不良以及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都较重,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也有所有同。 三、防治方法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依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彻底清扫枯枝、落叶、落果及枯草等,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 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湿度。 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状,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桃树发芽前喷波美 3 至 5 度石硫合剂。 5 月末至 6 月末喷 65%的可湿性代森锌 300 至 500 倍液一二次。 喷硫酸锌石灰液也有良好防治效果,配方为硫酸锌 1 公斤,石灰 3 至 4 公斤,水 150 至 200 公斤。 3、避免与核果类果树混栽:在建桃园时,不仅要求树种纯,选择抗病品种,而且附近不要栽植李、杏、樱桃等其他核果类果树。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