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xx-20xx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A、根据 ,入射光的频 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 U 截 越大.甲光、乙光的截止电压相等,所以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故 A错误. B、丙光的截止电压大于乙光的截止电压,所以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故 B正确. C、同一金属,截止频率是相同的,故 C错误. D、丙光的截止电压大于甲光的截止电压,所以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故 D错误. 故选 B. 5.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应( ) A.改用红光照射 B.增大绿光的强度 C.增大 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D.改用紫光照射 【考点】光电效应. 【分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判断影响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因素. 【解答】解: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 Ekm=hv﹣ 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与入射光的强度以及加速电压无关.故 D正确,A、 B、 C错误. 故选: D. 6.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λ 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λ 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 A. B. C. D. 【考点】物质波. 【分析】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德布罗意波.分别写出中子和氘核的动量的表达式,然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氚核的动量,代入公式即可. 【解答】解:中子的动量 P1= ,氘核的动量 P2= 对撞后形成的氚核的动量 P3=P2﹣ P1 所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λ 3= = 故选: B. 7.用波长为 λ 1和 λ 2的单色光 A和 B分别照射两种金属 C和 D的表面.单色光 A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 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 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 D产生光电效应现象.设两种金属的逸 出功分别为 Wc和 WD,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λ 1> λ 2, Wc> WD B. λ 1> λ 2, WC< WD C. λ 1< λ 2, WC> WD D. λ 1< λ 2, WC< WD 【考点】光电效应. 【分析】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或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逸出功时,会发生光电效应. 【解答】解:单色光 A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 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 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根据光电效应条件知,单色光 A的频率大于单色光 B的频率,则λ 1< λ 2,单色光 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 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 D产生光电效 应现象.知金属 C的逸出功小于金属 D的逸出功,即 WC< WD.故 D正确, A、 B、 C错误. 故选 D. 8.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掉在软泥地上不易碎.这是因为( ) A.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大 B.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变化大 C.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受到的冲量大,且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因而受到水泥地的作用力大 D.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受到的冲量和掉在软泥地上一样大,但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因而受到水泥地的作用力大 【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杯子是否破碎关键在于杯子受到的 外力作用,故应通过动量定理分析找出原因. 【解答】解:杯子从同一高度滑下,故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一定相等,故着地时动量相等;与地面接触后速度减小为零,故动量的变化相同,由动量定理可知 I=△P 可知,冲量也相等; 但由于在泥地上,由于泥地的缓冲使接触时间变化,由 I=Ft可知,杯子受到的作用力较小,故杯子在水泥地上比在泥土地上更易破碎; 故选 D 9.两名质量相等的滑冰人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在,其中一人向另一个人抛出一个篮球,另一人接球后再抛回.如此反复进行几次后,甲和乙最后的速率关系是( ) A. 若甲最先抛球,则一定是 v 甲 > v 乙 B.若乙最后接球,则一定是 v 甲 > v 乙 C.只有甲先抛球,乙最后接球,才有 v 甲 > v 乙 D.无论怎样抛球和接球,都是 v 甲 > v 乙 【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根据动量定理守恒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析:因系统动量守恒,故最终甲、乙动量大小必相等.谁最后接球谁的质量中包含了球的质量,即质量大,根据动量守恒: m1v1=m2v2,因此最终谁接球谁的速度小. 答案: B 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 A、 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 A、 B 两球的动量均为 6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 球的动量增量为﹣ 4kg•m/s,则( ) A.左方是 A球,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2: 5 B.左方是 A球,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1: 10 C.右方是 A球,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2: 5 D.右方是 A球,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1: 10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 A、 B 两球在发生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可根据两球质量关系,碰前的动量大小及碰后 A的动量增量可得出 A球在哪 边,及碰后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 【解答】解:光滑水平面上大小相同 A、 B 两球在发生碰撞,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P A=﹣ △P B 由于碰后 A球的动量增量为负值,所以右边不可能是 A球的,若是 A球则动量的增量应该是正值, 因此碰后 A球的动量为 2kg•m/s 所以碰后 B球的动量是增加的,为 10kg•m/s. 由于两球质量关系为 mB=2mA 那么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 2: 5 故选: A 11.如图所示,在一个足够大的光滑平面内有 A、 B两个质量相同的木块,中间用轻质弹簧相连.今对 B施以水平冲量 F△t ( △t 极短).此后 A、 B的情况是( ) A.在任意时刻, A、 B加速度大小相同 B.弹簧伸长到最长时, A、 B速度相同 C.弹簧。河北省邯郸市20xx-20xx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地喊来了店主。 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 “为什么。 ”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 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 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 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
冲量 ) (1)网球动量的变化。 (2)球拍对网球的平均作用力。 17. (12)如图所示 ,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 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与水平光滑轨道平滑连接 , A、 B、 C三个滑块质量均为 m, B、 C带有同种电荷且相距足够远 , 静止在水平轨 道上的图示位置.不带电的滑块 A从圆弧上的 P点由静止滑下 (P点处半径与水平面成 30176。 角 ),与 B发生正碰并粘合 ,
2、。 沿背中线、气门下线两侧及腹中线生断续白色带。 前胸背板两侧和后缘黑色,中后胸及 1对黑色毛片。 蛹棕黄色。 发生规律年生 3代,以 4龄幼虫在残叶或土缝内结茧越冬。 翌春 4冬代成虫于 5月下旬始见,交配产卵、孵化幼虫,7为害重。 8部分第二代末龄幼虫及第三代幼虫陆续滞育越冬。 夏天卵经 3天孵化,幼虫期 10期 6虫产卵前期 3天,产卵期 雌产卵 180粒,把卵产在叶背面。
子到达最高点时,恰追上气球 10.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 2 所示。 设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s s s„„、 s6,相邻 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则下列关系式中 正确 的是 ( ) A. s2- s1= aT2 B. s4- s1= 3aT2 C.21 12s aT D. 打点 2时物体的速度为
2、温2730,夜间不能低于 15。 为了尽量提高室内温度,棚膜要扣严,下午室内温度降至 20C 左右时就应聋好草苫保温,还可在温室内加设小拱棚,小拱棚上面可在夜间覆盖纸被等方法提高温、湿度。 当瓜苗心叶开始生长时表明已缓苗,这时为使瓜苗健壮,可降温蹲苗。 温度保持在 2528,中午超过 30要适当通风。 克服光照弱的办法是缓苗后在温室内北墙张挂反光幕,以提高温室后部的光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