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山楂,野山楂白粉病内容摘要:

2、色,上部色较淡,具分隔,闭囊壳直径 74102m,附属丝 616 根,顶端具 25 次叉状分枝。 闭囊壳内具 1个子囊,短椭圆形或拟球形,无色,大小 47633260(m),内含子囊孢子 8个。 子囊孢子椭圆形或肾脏形,大小 18201214(m)。 无性阶段产生粗短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及念珠状串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大小 06(m)。 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闭囊壳在病叶或病果上越冬,翌春释放子囊孢子,先侵染根藻,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春季温暖干旱、夏季有雨凉爽的年份病害易流行。 偏施氮肥,栽植过密发病重。 实生苗易感病。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 控制好肥水,不偏施氮肥,不使园地土壤过分干旱,合理疏花、疏叶。 (2)清除初侵染源。 结合冬季清园,认真清除树上树下残叶、残果及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3)药剂防治。 发芽前喷波美5。 石硫合剂或 45%晶体石硫合剂 30倍液,落花后和幼果期喷洒波美 硫合剂或 45%晶体石硫合剂 3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 300400 倍液、20%三唑酮乳油 20002500 倍液,1520 天 1次,连续防治 23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