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xx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温下性质稳定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纳米碳管的组成考虑; B、根据碳燃烧的产物考虑; C、根据空心管的特点考虑;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考虑. 【解答】 解: A、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属于单质,故 A说法错误; B、碳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 B说法正确; C、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 1nm=10﹣ 9m)的空心管,所以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故 C说法正确; D、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纳米碳管的构成和燃烧产物,以及碳的化学性质. 8.下列有关 “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 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专题】 实验操作型. 【分析】 “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 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 装置的气密性,如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起液封的作用; ② 导气管不能太长,以刚露出橡皮塞为宜等. 【解答】 解: A、导气管太长,不宜于气体的导出,故 A不正确; B、选择的漏斗为一般的漏斗,应该用长颈漏斗,并且漏斗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故 B不正确; C、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入锥形瓶太短,无法起到液封的作用,故 C不正确; D、分液漏斗关闭活塞时就能起到不漏气的作用,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主要从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验满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此题主要考查的是 “ 固﹣液反应,不需加 热 ” 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注意事项. 9.下图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所用的药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所用的发生装置.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 解: A、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图中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注意在液面以下.故 A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故 B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解 题关键是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10.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制干冰 C.制化肥 D.温室肥料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 解答的关键是弄清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再抓住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解答】 解: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制干冰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易变成固体这一物理性质;制化肥、作温室肥料都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平时注意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以确定 CO2浓度是否太高 C.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含量过多能使人窒息而亡 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以用排水法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有哪些考虑;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本题;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考虑本题. 【解答】 解: A、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故错误; B、因为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以确定 CO2浓度是否太高,故正确; C、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过量的二氧化碳能使人窒息死亡,故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以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常 见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12.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CO可以在 O2中燃烧 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 CO2和 CO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通常用作燃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 B、一氧化碳既不能溶解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 的中毒; C、一氧化碳可以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氧化物失去氧而变成金属单质; D、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时无明显现象. 【解答】 解: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A叙述不正确; B、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室内放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叙述不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叙述正确; D、一氧化碳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叙述不正确. 故答案选: C. 【点评】 对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两气体的化学性质是本题的考查内容,正确掌握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答的基础. 13.欲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二氧化碳的最好的方法是( ) A.使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B.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使混合气通过紫色石蕊试液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B、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 C、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石蕊试液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解答】 解: A、一氧化碳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除去了主要物质,故错误;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铜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除去,除去了一氧化碳,故错误; C、澄清石灰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不能吸收一氧化碳,可以除去二氧化碳,故正确; D、通过石蕊试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但吸收二氧化。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xx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4分 ) ①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 兵,赵广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3题。 (8分 ) 窗的随想 (刘心武 ) ①中国古典建筑的窗,要求窗框就是画框,看出去是一幅图画。 杜甫除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外,还有若干“望窗外如赏画”的吟诵,如他在成都草堂“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奢”,于是窗框就框出了美景
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国家工业复兴法》 “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18. 1931年,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 落后了 50到 100年,我们应当在 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
2、有小唇状,梗洼深,广度中等,缝合线浅,两侧对称。 果点中大,严重时可影响外观。 半黏核,无裂核。 果肉黄色,硬溶质,微香,风味甜,鲜食品质优。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对照品种双喜红、玫瑰红,为 1090,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介于 2个对照品种之间,维生素 瑰红,为 792g/g。 耐贮运性良好。 生长结果习性生长势中庸,树体健壮。 结果早,各类果枝均能结果,初结果树以长、中果枝结果为主
题分析:( 1)有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红色的 “ 中国商飞 ” 这些字反射了红光。 ( 2)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所以机翼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小。 ( 3)飞机外壳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考点:流速与压强 改变内能的方式 16. 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手摇电筒,其内部除灯泡、导线外只有固定的线 圈和可来回运动的条形磁铁
=8(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为: 扇形统计图中表示 “ 最想去景点 D” 的扇 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840 360176。 =72176。 ; ( 3) 800 1440 =280, 所以估计 “ 最想去景点 B“ 的学生人数为 280人. 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 体;扇形统计图. 22.如图,矩形 ABCD中, ∠ ABD、 ∠ CDB的平分线 BE、 DF分别交边 AD、 BC于点 E
1、方可在早春至夏初播种。 例如哈尔滨可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在温床育苗,或 5 月份于露地直播;华北地区可在 46 月露地直播。 前茬地宜选择瓜类、豆类、葱蒜类和茄果类作物进行种植。 养土育苗。 育苗床要求土壤厚度 1015 厘米。 条播,行距 45 厘米。 播种深度 厘米。 播种量 1015 克/平方米。 发芽期,保持床温 20,68 天出苗。 出苗后,适当降温,以防幼苗徒长。 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