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菊牛蒡栽培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方可在早春至夏初播种。 例如哈尔滨可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在温床育苗,或 5 月份于露地直播;华北地区可在 46 月露地直播。 前茬地宜选择瓜类、豆类、葱蒜类和茄果类作物进行种植。 养土育苗。 育苗床要求土壤厚度 1015 厘米。 条播,行距 45 厘米。 播种深度 厘米。 播种量 1015 克/平方米。 发芽期,保持床温 20,68 天出苗。 出苗后,适当降温,以防幼苗徒长。 苗期,保持气温白天 1823,夜间 1012,床温 15。 苗期要注意防治猝倒病的立枯病,以及蝼蛄。 当幼苗展开 45 片真叶时,即可定植于露地。 苗龄 3035 天。 若露地直播,则以条播的方式进行。 行距 2025 厘米,播种深度 2 2、3 厘米。 保持土壤湿润,710 天出齐苗。 二叶期间苗成株距 79 厘米,三叶期至四叶期,定苗成株距 1520 厘米。 畦与定植 定植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然后耙平,做畦。 畦宽 90100厘米,4 行定植,株距 1520 厘米。 定植期哈尔滨在 5 月下旬至 6 月初。 定植宜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 地时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23 千克/平方米,磷酸二氢铵 2530 克/平方米,硫酸钾 15 克/平方米。 土壤过酸,还应施用石灰。 定植后每隔 1015 天,追施稀粪(1:810)1 次。 在莲座前期,追施磷钾复合肥 1 次。 在肉质根膨大中期,再追施磷钾复合肥 1 次。 营养生长期要满足水分的供应,不要缺水。 但肉质根膨大后期,供水不可过多,否则,容易裂根。 以保持土壤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为宜。 植后 710 天,中耕松土 1 次。 在整个营养生长期内,要经常中耕除草,防止草荒。 封垄前最好中耕 3 次。 后 2 次,可锄地 5 厘米。 松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和肉质根的膨大。 菊牛蒡肉质根直径达 3 厘米后,陆续采收。 收获可一直持续到上冻前。 收获时,适当深挖。 要防止肉质根被弄断、弄伤。 如果不把肉质根从田里起出,那么,菊牛蒡在露地可以安全越冬。 若在上冻前肉质根全部收获、入窖贮藏,则可供整个冬春食用。 一般产量 24 千克/平方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