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C正确; D、 D→A 过程中,绝热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发生变化, D错误。 故选 C。 【考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 u表示声源的速度, V表示声波的速度 (u< V), f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 u增大,则 A. f增大, V增大 B. f增大, V不变 C. f不变, V增大 D. f减少, V不变 【答案】 B 【解析 】 当声源靠近接收器时,接收器收到的频率增大,或当声源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器收到的频率减小,但声波的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故选 B。 【考点】多普勒效应 12. 在均匀固体介质中有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相距 6. 0 m的振源 A和 = 0时刻 A、B 同时开始沿竖直方向振动,图甲、乙分别是 A、 B的振动图象. t= s时由 A、 B激发的两列波的振动同时传播到与 A、 B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且到它们距离相等的中点 A.两列波的传播速率均为 20 m/s B.两列波的波长均为 m C.在两列波叠加的过程中, C点 为振动加强的点. D.在两列波叠加的过程中, C位置质点的振幅为 20 cm 【答案】 B 【解析】 A、两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则有 AB2vt x ,解得 ABxv 10m / s2t = ,故 A错误; B、由图 T=,则波长 vT 2m / s ,故 B正确; C、两列波振动情况相反,波程差为零,所以 C点的振动减弱点,故 C错误; D、由 C选项可知, C位置质点的振幅为零,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二、简答题 13.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 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 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 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 „. 当数到 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 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重复实验步骤 C、 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 t2; G.以 t2为纵坐标、 l为横坐标,作出 t2- 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题目: (1)用游标为 10 分度 (测量值可准确到 mm)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 16所示,读出小球直径 d的值为 ________cm.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 t2= + g= ________m/s2.(取 π 2= ,结果保留 3位有效数字 )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 t2- l图线,而应作 t2- (l- 12d)图线 D.不应作 t2- l图线,而应作 t2- (l+ 12d)图线 【答案】 (1) (2) (3)D 【解析】 ( 1)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是 ,游标尺示数是 2== , 游标卡尺示数即小球的直径 d=+=; ( 2)由题意知,单摆的周期 tT10, 由单摆周期公式 T2gl可得: 22 400t=g l, 由图象得到的方程为: 2t , 则 2 2400g 9 .7 6 m / s4 0 4 .0 ; ( 3)单摆摆长等于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把摆线长度作为单摆摆长, 摆长小于实际摆长, t2- l图象不过原点,在纵轴上截距不为零 ,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4.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方法及步骤如下: A.向体积 V 油 = 1 mL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 V总 = 500 mL.[B.用注射器吸取 A中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 n= 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 V0= 1 mL. C.先往边长 30~ 40 cm的浅盘里倒入 2 cm深的水,然后将 ________加到盘的中央,让其自动扩散至均匀. D.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 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 下油酸膜。江苏省启东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新人教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