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蘑菇胡桃肉状菌之危害性及其防治法内容摘要:

2、虫害常有发生以及不出菇等等给菇农造成的损失也不少。 实际上巴西菇种植中最常见的几种病害是:胡桃肉状菌、棉絮状霉菌、白色石膏霉以及鬼伞类杂菌等等。 而尤以胡桃肉状菌之危害性最为严重,它生长迅速、传染快,极难根治,被称为“巴西菇的癌症”,在此笔者重点探讨胡桃肉状菌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1、病害症状:胡桃肉状菌可以危害多种食用菌,但以覆土栽培尤甚。 发病初期,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直至形成一粒粒红褐色外观似胡桃肉的囊果,并且菇棚内产生越来越浓的漂白粉气味时,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病区域会只菇不出,而菇农此时用多种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时,效果很差,使生产损失惨重。 2、发生规律:该病菌属土壤真菌 3、,通常存活于土壤及有机物中,其病原孢子多随覆土、培养料而进入菇棚。 实际操作中发现:也可随气流、人、工具等传播。 16左右条件即可迅速萌发。 其子囊孢子生活力极强,实验室试验:93温度处理 3 小时,82温度处理 7 小时左右才可将其杀死,并耐干旱和化学药品,许多药品对它丝毫无效。 它与巴西菇争夺养份,抑制蘑菇菌丝生长,发生严重时,可使巴西蘑菇绝收。 此病一旦发生,极难治根。 3、防治措施:搞好菇棚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废料,并用 500 倍疣霉净喷洒菇棚、菇架;取用覆土时,尽量远离菇棚,并取地表 30下的深层土,并用药物消毒处理,以彻底杀灭潜在的杂菌孢子。 具体方法是:将覆土晒干后,用5%的甲醛液将覆土拌匀后,用薄膜覆盖堆闷 24 小时以上,然后摊开,散尽药味后覆土即可进棚,进行下一步操作;培养料堆制时不宜过熟、过湿,并要进行二次发酵,料要偏碱性;播种后将菇房温度控制在 18左右,可抑制其子囊孢子萌发;一旦发生此病害,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局部感染时,应及时小心地将覆土和培养料完全挖除,并在周围喷洒 1:100 倍的疣霉净,效果显著;挖出的病料要烧毁或深埋,万万不可乱丢,以防风力将其病原孢子吹进菇棚,而受到大面积感染。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