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xx-20xx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选项中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1 1901 年 11 月 7 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 .在北京病死。 这 “ 最后一个 ” 条约是指 ( ) A. 《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 二十一 条 ”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中国近代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相关内容。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李鸿章签订最后一个条约的时间是 1901年 11 月。 题文选项中 1901 年签订的是《辛丑条约》,《南京条约》签约时间是 1842年,《马关条约》是 1895年,二十一条是 1915年。 选项中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和反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年级( 2)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就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 ” 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观点,其中最有力的依据是 (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丧失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选项中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 “ 通 商战争 ” ,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 这种观点: ( ) ①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 道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 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 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A.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 “ 通商战争 ” ,这是没有做出公允评价,掩 盖其侵略本质的表现。 选项中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1 1843年 ,一位一直生活在香港岛的当地商人会经历到的新情况是 ( ) A.交纳进出口商品关税给英国政府 B.到北京英国大使馆办理出国护照 C.广州地方当局欢迎他在广州投资设厂 D可以与英国人查理结伴去重庆经商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 “1843 年 ”。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因此交纳进出口商品关税给英国政府。 选项中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 谁令你威风扫地 ,谁令这火光 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 ” 请你根据歌词判断,上述歌曲应是 ( ) A.《火烧圆明园》 B.《我的中国心》 C.《龙的传人》 D.《万里长城永不倒》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内容。 题干提供了关健信息 “ 火光四起 ”。 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清朝皇家 园林 圆明园。 选项中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 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2 “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这两则材料都 ( )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 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 分析题干,第一句诗词 歌颂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第二句是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挽联。 两则材料中涉及到历史人物都是在近代史中抗击列强侵略的民族英雄。 选项中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收复新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甲午中日战争 2有人说: “ 晚清政府就是一棵 结满果实的大 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 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 ” 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 “ 另一个人 ” 最有可能指的是 ( ) A.日本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侵略与反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2 “ 历史的史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 毛泽东。 ” 下列哪一场战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