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花弄蝶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约 1822 毫米,头棕褐至棕黑色毛茸状,胸部明显细缢似颈,褐至黑褐色,角质化。 腹部宽大,至尾部逐渐扁狭,末端圆。 胸足黑色,腹足 5 对,气门细小,暗红色。 中胸至腹部各节体表密布淡黄白色小毛片及细毛。 蛹:长 1820 毫米,宽 毫米,较粗壮。 初淡绿色半透明,渐变淡褐至褐色。 翌日后体表出现蜡质白粉,并逐渐加厚。 腹末有臀棘 4 根末端勾状。 头顶有淡棕色毛簇。 发生规律一代幼虫发生在 4 月底至 6 月上旬,6 月中旬盛蛹,6 月下旬盛羽化;二代幼虫发生于 7、8 月间,8 月中旬盛羽,三代幼虫发生于 810 月间,11 月下旬化蛹越冬。 卵散产于草莓嫩头、嫩叶及嫩叶柄上。 初龄幼虫卷嫩叶边做成小虫包,在内剥食叶肉,叶片老硬卷不动时便在老叶叶面吐白色粗丝做成半球形网罩,躲在其间取食叶肉。 老熟幼虫以白色粗丝缀合多个叶片组成疏松不规则大虫包,将头伸出取食。 3 龄幼虫每天可取食 1 片单叶,一生转包多次。 幼虫行动迟缓,除取食和转包外,很少活动。 防治方法利用幼虫结包和不活泼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 保护蜘蛛、蓝蝽和寄生蜂等天敌,以增强天敌调控作用。 药剂防治,喷洒 25喹硫磷乳油1500 倍液,或 杀死 2000 倍液,或 25灭幼脲 3 号 2000 倍液使幼虫不能正常脱皮变态而死亡。 采收前 7 天停止用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