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xx届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A=pB. 故选 D.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得出体积关系和深度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9.刻度尺、温度计、弹簧秤、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下面四副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 A. 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 B. 测量水的温度 C. 直接用此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D. 测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考点】 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电压表的使用.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① 读取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被 测物体末端所对的测量工具的刻线相垂直; ② 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电流、电压和力时,要注意测量之前指针是否在 0刻线处; ③ 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电流或电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并且使电流 “+”进 “ ﹣ ” 出. 【解答】 解: A、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指针没有在 0刻线处,直接使用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D、电压表使用方法和量程选择、电流方向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读取不同测量工具 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幅实验装置图,对它们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一定产生电流 B.乙实验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 C.丙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 D.丁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由实验的装置及 实验现象可知实验的原理及意义. 【解答】 解: A、导线与灵敏电流计相连,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但是如果导体做的不是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不会产生电流,故 A错误,符合题意; B、导线内通以电流后,放在其周围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磁铁磁性强弱可以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来体现,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越多,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吸引大头针数目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导体棒与电源相连,当通以电流时由于受磁场力的作用,导体棒会发生运动,故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物理一门实验学科,故理解和掌握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在学习实验时应明确实验的原理、步骤、实验装置及数据的分析. 11.如图所示,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 L 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 S后,发现 L1亮, L2不亮.对此有下列几种猜想,其中不可能的是( ) A.灯泡 L2的电阻太小 B.灯泡 L2两端电压较大 C.灯泡 L2的灯座被短 路 D.灯泡 L L2的额定功率不同 【考点】 实际功率.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灯泡的亮度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由电功率的计算式 P=I2R可知,在电流一定时,实际功率大的电阻较大,即亮度大的阻值大,其两端的实际电压大; ( 2)已知两灯的额定电压相等,由公式 P= 知,在额定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额定功率越小. ( 3)电路故障主要有短路和断路.从灯 L1亮, L2不亮的情况可以判断,电路有短路的情况,但不会有断路. 根据上述分析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由于两 灯串联在电路中,所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相同;开关闭合后,灯泡L1较亮,灯泡 L2不亮,说明前者的实际功率大,由 P=I2R知,电流相同时,功率越大,阻值越大,因此灯 L2的电阻太小,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 R1> R2,而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由 U=IR可知,灯 L1两端的实际电压较大,故 B错误,但符合题意; C、灯泡 L2的灯座被短路时,闭合开关 S后, L1亮, L2不亮,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 A的分析可知,灯泡 L L2的额定功率可能不同,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知道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 的实际功率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熟练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功率公式及欧姆定律即可解题. 12.实验室提供如下的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 R、开关、电源各一个,导线若干.小强想通过以上的器材进行下列实验,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验证欧姆定律 B.验证焦耳定律 C.测定电阻 R的阻值 D.测定电阻 R消耗的电功率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测量;焦耳定律.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由实验器材可知,电压表可以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可以测出通过的电流 ,可以验证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可以测电阻消耗的电功率;而验证焦耳定律时需要测量通电时间的钟表. 【解答】 解:由实验器材可知,电压表可以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可以测出通过的电流, A、本实验可以验证欧姆定律即验证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故 A正确、不符合要求; B、验证焦耳定律时需要测量通电时间的钟表,而器材中没有,故 B不正确,符合要求; C、根据 R= 可知,本实验可以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 P=UI可知,本实验可以测定电阻 R消耗的电功率,故 D正确,不符合 题意. 故选 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四个实验的原理,根据原理判断实验器材是否可以进行探究实验. 1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 B. 水中 “ 折笔 ” C. 眼球成像 D. 旗杆的影子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 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解: A、在平面镜中看到人的像,这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所以 A符合题意. B、斜插入水中的笔水中部分向上弯折,是因为由水斜射入空气的光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 B不符合题意. C、眼睛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相等于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了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属于光的折射现 象,因此 C不符合题意. D、旗杆下的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旗杆挡住了太阳光的缘故,所以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1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3伏特,电阻 R的阻值为 5欧姆,滑动变阻器标有 “20Ω 2A“ 字样,当滑片由 A端滑到 B端的过程中( ) A.电阻 R两端的电压不断变大 B.电阻 R的功率不断变小 C.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断变小 D.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不断变大 【考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压轴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 滑片右移,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总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根据 U=IR,电流减小,电阻不变,电压减小.根据 P=UI可以判断定值电阻的功率变化. 对于滑动变阻器,首先用电功率公式表示出其功率,为: P=UI( =U 总 ﹣ U39。 ) I=( 3﹣ 5I) I=3I﹣ 5I2,此时可结合数学中二次函数性质的相关内容,来判断功率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 A、滑片右移,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总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根据U=IR,电流减小,定值电阻 R不变,电压减小.不符合题意. B、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电流减小,根据 P=UI,定值电阻的功率减小.符合题意. C、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压之和,定值电阻的电压减小,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增大.不符合题意. D、 P=UI=( U 总 ﹣ U39。 ) I=( 3﹣ 5I) I=3I﹣ 5I2,根据数学知识, P是关于 I的一元二次函数,P是一条抛物线,开口朝下,有最大值,功率先增大后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的前三个选项比较简单,最后一个选项涉及到数学中的二次函 数的性质,这是数学和物理相结合的习题,有很大的难度. 15.小科做作业时,电灯突然变暗,其原因可能是( ) A.电灯的实际电压变大 B.电灯的额定电压变小 C.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 D.电灯的额定功率变小 【考点】 实际功率.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故变暗可以从实际功率入手来分析,可能是功率变小,而实际功率与灯泡的电阻有关,故分析电阻的变化即可分析出灯泡变暗的原因. 【解答】 解: ∵ 灯丝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灯丝升华,导致灯丝变细,使电阻变大; ∴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根据 P= 可知实际功率变小; ∴ 电灯将会变暗.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此类问题应根据现象认真考虑,找到深层的原因;影响灯泡变暗的因素不仅仅只是实际功率,当然也有可能是灯泡壁变暗导致光线变暗. 16.安全教育已越来越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某中学在一次关于家庭用电的 “ 对 ” 、 “ 错 ” 抢答比赛中,提出以下说法,其中应回答“ 对 ” 的是( ) A.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 B.若没有保险丝,可用铜丝代替 C.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安装在零线上 D.电饭煲用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A、发现有人触电时,千万不能用手将触电人拉开,会使救人者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接触者尽快脱离电源; B、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路中有过大电流通过时,保险丝发热自动熔断,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如果用铜丝代替,因铜丝的熔点高,就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C、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开关应该接在火线上; D、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等家 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是由于这些用电器的外壳是金属,金属是导体,当用电器漏电时,会使金属外壳带电,若接上地线,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而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解答】 解: A、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使接触者尽快脱离电源,故 A正确; B、当电路中有过大电流通过时,保险丝发热自动熔断,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如果用铜丝代替,因铜丝的熔点高,就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故 B错误; C、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上,故 C错误; D、电饭煲用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是由于这些用电器的外壳是金属, 金属是导体,当用电器漏电时,会使金属外壳带电,若接上地线,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而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体.注意开关要接在电灯和火线之间是为了在换电灯时防止触电. 17.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