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20xx届高三5月质量调查三文综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学家威尔 •杜兰在《世界文明史》评价中国的科举 制:“……(柏拉图若与科举同时代,科举制)这个方法柏拉图将会很感兴趣。 ” —— 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 (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威尔 •杜兰认为柏拉图对科举制“将会很感兴 趣”的依据是什么。 ( 8 分) 材料二 下为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 部分试题: ( 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 三者孰为最急策。 ( 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 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杈而国以不振。 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 三)泰西 (西方) 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 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 2) 材料 二 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 ( 2 分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6 分) 材料 三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项选官制度之所以盛行一千多年,原因就在于它留下合理的内核和竞争的精神, ……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变迁了,合乎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潮流即考试、竞争制度却长期被推行。 …… 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 遴选 机制对近代西方文官政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 、 深刻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科举制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 摘编 自 张佳杰 、 丁凌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 ( 3) 科举制度留下的合理的内核是什么。 你 如何 认识它 在世界文明中的 地位与 影响。 ( 6 分 ) 13.( 18 分 ) 2020 年 ,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六十 七 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 ,也有辉煌灿烂。 有的评论者曾将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分成两半,“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 郭沫若《新华颂》,原 载 《天津新生晚报》 1949 年 10 月 3 日 材料二 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 《复兴之路》解说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