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荔枝霜疫病内容摘要:

2、后,在分枝先端双分叉,末小梗的顶端略尖,其上同时形成 1个孢子囊。 在玉米粉培养基上,新孢囊梗大多在前一个孢囊梗的顶部一段距离上产生,或在分枝的腋间继续形成,有时还可在一个末小梗上不产生孢子囊而形成新的孢囊梗,或将孢子囊推向一侧而又延伸孢囊梗,其顶部分枝,则是同时形成孢子囊的,每个孢囊梗生十多个孢子囊。 孢子囊柠檬形,无色或稍淡黄色,顶端有乳突,大小17401524(m),脱落后基部带一小柄,萌发时一般形成游动孢子,自顶端乳头逸出。 在玉米粉洋菜培养基上,藏卵器球形,无色,壁薄而光滑,23331727(m);雄器绝大多数围生,少数侧生,无色;卵孢子球形,无色至淡黄色,壁光滑,在寄主小枝上后期也可形成 3、卵孢子,但较少见。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可能以菌丝体在病果和病叶上越冬。 翌年春末夏初产生孢子囊随风雨传播,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叶片或果实为害。 湿度是本病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梅雨季节,荔枝园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枝叶繁茂,通风不良,均可加重本病的发生。 此外,近成熟的果实易感病,早、中熟品种(如“顶丰”、“黑叶”等)易感病。 广州每年 4月底至 6月上旬,4、5 月均温 2124,6 月上旬 25,最低气温 1121,病菌靠游动孢子为害荔枝,侵染过程短,再侵染频繁,因此生产上经常流行。 防治方法(1)清除初侵染源。 秋末冬初,结合清园彻底清除园内残叶、残果及落叶、落果,集中烧毁。 (2)加强果园管理。 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适当剪除徒长枝,增强通透性。 (3)药剂防治;于花蕾期、幼果期及果实成熟前喷洒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9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60%百菌通(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隔 10天左右 1次,防治 34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