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莴笋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2、、霜霉病该病是当前莴笋生产上一大主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发病。 初期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霉层可蔓延到叶子的正面。 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有时病菌能侵染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防治方法选用 72%杜帮克露 600800 倍液或 58%的甲霜灵锰锌 500 倍液喷雾,710 天一次,注意要交替用药。 三、病毒病苗期与成株期都可发病,表现为花叶、畸形、黄花、矮缩、坏死等多种症状,病株发育不良,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 叶片表现为叶色淡浓相间的斑驳,出现明脉、斑点和花叶症状,病叶皱缩,叶缘不整齐或发生缺 3、刻,有不同程度的矮化,有时叶片上出现黄色和褐色坏死的斑点或细脉变褐。 防治方法在播种前用温汤浸种法或磷酸三钠对种子处理,此外还可选用病毒a、植病灵配对绿风 95 或芸薹素等植物调节剂,增强植株的抗性。 四、菌核病多从茎基部发病,并逐渐向上向下扩延,引起表皮腐烂。 病斑表面有棉絮状菌丝,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病株上部很快萎蔫死亡。 经风雨传播,病菌从植株衰老部位侵入。 低温潮湿、密度大,可促进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 50%的速可灵 1500 倍液或 40%菌核净 10001500 倍液喷雾。 五、抽薹表现为茎秆细长,叶片节间拉长,叶片薄而小,外皮厚而肉少,食用价值不高。 产生原因一是肥料供应不足,尤其是底肥不足,抑制了肉质茎的膨大。 二是水分供应不足。 另外气温过高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抽薹。 防治方法:施足底肥,水肥管理要适当,育苗期要掌握适宜的温度。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