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xx年高考生物一诊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与 DNA结合, C 正确; D、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使用了对比实验法,即有氧的一组与无氧的一组进行对比,D 正确. 故选: A. 4.如图所示,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不能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 ATP 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中,在 A点前后段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限制因素有所差异 C.丙图可表示乳酸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 CO2产生量的关系 D.丁图可表示正常情况下,外界环境温度对人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酶的特性;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 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 ATP 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A错误; B、乙图表示的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运输速率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当运输速率达到 A点后则不再增加,说明此时能量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因素最可能是载体数量. B正确 C、乳酸菌无氧呼吸, C 错误; D、人体是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失活, D 错误. 故选: B. 5.男性色盲体内﹣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笫二次 分裂后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肓基因数目比值为 1: 1 B. DNA数目比值为 2: 1 C.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 2: 1 D.染色体数比值为 1: 1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分析题意:色盲男性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XbY,有丝分裂中期中,由于经过 DNA复制,染色体的数目不变,但是色盲基因加倍. 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表示为 XBX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减二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因此该时期细胞中基因情况为 XBXB或 XbXb. 【解答】 解: A、男性色盲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 2个色盲基因,而该女性处于减数笫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 0 或 2 个色盲基因, A错误; B、如果不考虑细胞质 DNA,男性色盲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 46 2=92 个 DNA分子,而该女性处于减数笫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有 46 个 DNA分子, B 错误; C、男性色盲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有 44 条常染色体,而该女性处于减数笫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也有 44 条常染色体, C 错误; D、男性色盲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的染色体为 44+XY,该女性处于减数笫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为 44+XX,即染色体数比值为 1: 1, D 正确. 故选: D. 6.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某基因翻译时所需 tRNA与其转运的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B.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C.一对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但它们的基本骨架相同 D.一个含胞嘧啶 30 个的基因,在第 3 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胞嘧啶 210 个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的复制;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是以 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 1)概念:密码子是 mRNA上相邻的 3 个碱基; ( 2)种类: 64 种,其中有 3 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解答】 解: A、一种 tRNA只能转运一 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 tRNA来转运,因此基因翻译时所需 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A正确; B、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B 正确; C、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因此一对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不一定不同,但它们的基本骨架相同, C 错误; D、一个含胞嘧啶 30 个的基因,在第 3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胞嘧啶 23﹣ 1 30=120 个, D 错误. 故选: CD. 二、解答题(共 4小题,满分 39 分) 7. 20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家进行了酶分子定向进化的相关育种研究并取得了巨大进展,这种定向进化技术是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在体外进行酶基因的人工随机突变,建立基因库,然后定向选择出具有优良催化作用的酶. (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自然进化的实质是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 2)人工诱导基因突变,实质上通过 DNA碱基对的 增添、缺失或替换 来改变基因结构,其结果可能产生正突变基因、负突变基因或中性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不定向 的特点. ( 3)酶催化效率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 酶促反应的速率(单位是时间内反 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来衡量. 【考点】 现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