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xx-20xx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由于影响加速度的因素较多,我们常采用类比法来研究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 58分) 三 、实验题( 13题 6分, 14 题 10 分,共 16分) 13. 在 “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实验中,应进行的步骤是: A. 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 0,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线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这个力 F39。 的图示 B. 记下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结点的位置 C. 作出 F1和 F2的合力 F,比较 F和 F39。 D. 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 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 v /(m/s) t/s A B C D E F G x11 1 x 2 x 3 x 4 x 5 x 6 F1 F2 F F′ O A E. 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块,在方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点,用两根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F. 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 F1和 F2的图示。 ( 1)将上述各步骤,按合理操作顺序列出 (用字母代 ) ( 2) 在实验中 ,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 P为橡皮条的固定点, O为橡皮条与线的结点,用 F1和 F2两个力或用一个力拉橡皮条的结点都要到达O点,这是为了 ,这体现了 的物理思想。 14.在做 “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 的实验时,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除了有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钩码、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 每隔 4个点取 1个计数点, A、 B、 C、 D、 E、 F、 G为计数点, x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① 计算运动物体在 B、 E两点的瞬时速度 . vB= m/s, vE= m/s。 ② 在下图中作出 vt图象 ③ 试计算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a= m/s2 (计算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四 、计算题(本题共 4个小题, 35分,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 15. (10分 )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到达地面的速度是 ,这个物体是从多高落下的。 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g取 )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