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xx年高考物理一诊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小.结合电势差的定义式分析. 【解答】 解: AB、电子从电场中 a 点运动到 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 5ev,即电场力做功为﹣ 5ev,则 a、 b 间的电势差为 Uab= = =5V,即 a 点电势一定比b 点高 5V. 由于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所以场强方向一定从 a 指向 b,故 AB 错误. C、动能的变化取决于合力做功,而合力做功情况不能确定,所 以电子的动能不一定增加 5ev,故 C 错误. D、电子从电场中 a 点运动到 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 5ev,则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5ev,故 D 正确. 故选: D 6.如图所示,在高速路口的转弯处,路面外高内低.已知内外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弯道处圆弧半径为 R,重力加速度为 g,当汽车的车速为 V0时,恰由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了汽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 力,则( ) A. V0= B. V0= C.当该路面结冰时, V0要减小 D.汽车在该路面行驶的速度 V> V0时,路面会对车轮产生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考点】 向心力. 【分析】 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由路面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汽车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数学知识求解车速,速率为 v0 时,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摩擦力为零,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 解: AB、设路面的斜角为 θ. 以汽车为研究对象,作出汽车的受力图,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θ=m 解得: v0= ,故 A 正确, B 错误; C、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由于支持力和重力不变,则 v0的值不变,故C 错误; D、车速若高于 v0,所需的向心力增大,此时摩 擦力可以指向内侧,增大提供的力,车辆不会向外侧滑动,故 D 正确; 故选: AD. 7.如图所示, ABC 为竖直放置的半径为 R 的光滑半圆形绝缘细圆管轨道, B 为最低点.有带 +Q、﹣ Q 电量的两个点电荷分别固定在水平面的 P、 N 两点, PN相距为 L, PN 连线与轨道面垂直且中点为 B 点,先把一质点为 m,带电量为 +q的小球(看成质点)从 A 点静止释放并沿管内下滑,小球运动到 B 点时( ) A.受到电场力大小为 B.受到电场力大小为 C.瞬时速度大小为 VB= D.对管道的压力大小为 3mg 【考点】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向心力. 【分析】 小球运动到 B 点时受到的电场力是 +Q、﹣ Q 对小球静电力的合力,由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求解电场力.由于细圆管轨道处于两个点电荷 +Q、﹣ Q的电场等势面,所以小球运动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求小球运动到 B 点时的瞬时速度.小球在 B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求出管道对球的竖直方向的分力,结合电场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在 B 点受到的管道的支持力大小,从而得到球对管道的压力大小. 【解答】 解: AB、设小球在圆弧形管道最低点 B 处分别受到 +Q 和﹣ Q 的库仑力大小分别为 F1和 F2.则 F1=F2=k = ,方向相同,所以小球运动到 B 点时受到电场力大小为 F=F1+F2= .故 A 错误, B 正确. C、管道所在的竖直平面是 +Q 和﹣ Q 形成的合电场中的一个等势面,小球在管道中运动时,电场力和管道的弹力对小球都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 mgR= ,得 vB= .故 C 正确. D、设在 B 点管道对小球沿竖直方向的支持力的分力为 NBy, 在竖直方向,对小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NBy﹣ mg=m 联立解得 NBy=3mg 设在 B 点管道对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压力的分力为 NBx,则 NBx=F= . 圆 弧 形 管 道 最 低 点 B 处 对 小 球 的 支 持 力 大 小 为 NB= = > 3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对圆弧管道最低点 B 的压力大小为 N′B=NB>3mg.故 D 错误. 故选: BC 8.如图所示,传送带以速度为 V顺时针匀速转动,质量 m=3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 V0=5m/s 从左端的 A点滑上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素 μ=,AB 两端长 L=6m,重力加速度 g=10m/s2.物块从 A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 ) A.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1s≤ t≤ 2s B.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最短时,传送带速度可能是 6m/s C.传送带的速度 V=3m/s,摩擦力对物块的冲量 1=10N•s D.无论传送带速度多大,物块动能增加不会超过 36J 【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 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最短,由牛顿第二定律和位移时间公式求得最短时间.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时,所用时间最长.由牛顿第二定律和位移时间公式求得最长时间,从而得到时间范围.传送带的速度 v=3m/s,求出物块匀加速运动的时间,由动量定理求摩擦力对物块的冲量.根据动能定理求动能增加量的最大值. 【解答 】 解: A、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最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则有 a=μg=2m/s2,设最短时间为 t1. 由 L=v0t1+ 代入数据得: t1=1s. 若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时,所用时间最长.设最长时间为 t2.由L=v0t2﹣ 代入数据得: t2=2s, t2′=3s. 由于 v=v0﹣ at2=5﹣ 2 3=﹣ 1m/s,不合理,舍去,所以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 间 1s≤ t≤ 2s,故 A 正确. B、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最短时,传送带最小速度为 vmin=v0+at1=5+21=7m/s,传送带的速度不可能为 6m/s,故 B 错误. C、传送带的速度 v=3m/s,物块匀加速至速度与传送带相等时用时为:t= = =1s,通过的位移为: x= = =4m< L=6m,共速后物块不再受摩擦力,由动量定理得:摩擦力对物块的冲量为: I=mv0﹣ mv=3 ( 5﹣ 3)=6N•s,故 C 错误. D、由上分析知,物块的最大速度为 7m/s,物块动能增加量的最大值为: △Ek= ﹣ = =36J,故 D 正确. 故选: AD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 ~ 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 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题 ~ 第 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 9.在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的实验中: (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 1 所示,读数为 mm. ( 2)某小组同学利用电流表(内阻约 )、电压表(内阻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