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xx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蚀 B.变质作用→褶皱隆起→地表侵蚀 C.岩浆侵入→地表侵蚀→断裂抬升 →地表侵蚀→断裂抬升 11.图中所示森林属于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地山峰为主要为变 质岩,根据山峰与周围岩石的相互关系可知该山峰为断块山,及岩石断裂上升而成。 而变质岩多在高温,高压的地表以下形成,因此变质岩 形成于地下,后经历地壳断裂抬升露出地表,再经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山上崎岖的形态,故选 A。 ,说明该地气候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应该位于我国温带大陆气候区,由于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发育森林,基带为温带草原,高处森林应为针叶林,选 D。 考点:地质作用与地貌,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题一第 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 都须作答。 第42题第 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 (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 217年,秦朝人民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著名人工运河 —— 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珠江上游支流)两大水系。 建造工匠在渠首海洋河的中心砌石坝(铧嘴)分水,水流经拦河坝(大、小天平)分流,北支经长度仅 ;南支经全长 ,南渠中仅 0. 95千米是全人工开挖的河道,大部分是利用天然小河拓宽而成。 为了改善航行条件,工匠将部分 河道设计成“ S”型,且每隔一定距离建造一处陡门(类似现代船闸)。 (1)说明开凿灵渠的有利自然条件。 ( 6分) (2)分别分析“ S”型人工河道和陡门在改善航行条件的作用。 ( 8分) (3)与 A河段相比,说出 B河段河谷形态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 8分) 【答案】 ( 1)海洋河(湘江)与漓江并(平)行,且两河相距较近:( 2分)灵渠沿线抵触山谷(或鞍部),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形较平坦);( 2分)(南渠)沿途可利用天然河道多,降低了建造难度;( 2分)海洋河水位高于灵渠水位。 ( 2分)(任答三点给 6分) ( 2)“ S”型 人工河道,增加了运河的长度;( 2分)沿等高线修筑,降低了河道的坡度,减缓了水流速度。 ( 3分)灵渠位于河流的上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