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xx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目的就是鼓动所驻国参战,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一个 奇观。 1938 年 9 月 17 日,蒋介石任命胡适为新一任驻美大使。 此时,日军铁蹄已蹂躏大半个中国,开始进攻广州、武汉。 胡适可谓率命于危难之间。 1938 年 10 月 5日,胡适第六次到美国,但这次身份变了,他这次代表的是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 自此,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后的抗战外交开始了。 10 月 27日,胡适向罗斯福总统递呈国书。 他全无政客的深沉和韬晦,而是以诚实与公开的态度,赢得罗斯福的理解和信任。 所以,人们赞誉他为“书生大使”。 (节选自《胡适:书生大使的抗战外交》,有删改) 相关链接 胡适的同事温源宁教授在《文人画像》 里描绘:“在他呵呵的笑声中,及他坦白的眼光中,我们看不到他的灵魂深处。 他不像志摩,不会有沉痛的悲哀与狂热的情绪。 ”胡适这种性格,远在他青年留美时就开始成型。 (选自《胡适资料简介》) 4.下列对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3 分) A.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入敌手,这早就在胡适的意料之中,他当时虽然悲愤不已,但是也只能忍辱避战。 B.胡适两次上庐山在文中形成对比,第一次在北伐胜利、南北一统的背景下,浏览庐山,心情愉悦;第二次是在日本侵华战争全面背景下,为商国是,心事重重。 C.胡适向蒋介石 陈述北方民情激愤和中央不能放弃河北的原因时,慷慨激昂,表现了坚定的抗日决心。 D.胡适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所做的演说,不但阐明了他对侵略战争的鲜明态度,而且对美国将会卷入战争作出了预言,显示出了他对国际形势的敏锐洞察力。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4 分) A. 1915 年中国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留学海外的学子发起抗议运动,只有胡适镇静处之,这使得他的好友要和其断绝关系,并被他们认为是“木石心肠不爱国”。 B.文章插入胡适第一次上庐山以及写作《陶渊明 同他的五柳》的相关内容,使读者对胡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丰富了传主的人物形象。 C.胡适作为新一任驻美国大使,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美国,因为他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同学,故赢得了罗斯福的理解与信任,取得了良好的外交效果。 D.胡适与徐志摩的性格有所不同,没有沉痛的悲哀和狂热的情绪,毫无政客的深沉和韬晦,他以诚实与公开的态度尽显“书生大使”的魅力。 E.无论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使美国,还是日本侵占中国大半领土之际临危受命担任驻美大使,胡适身上都体现着一个知识分子在国家存亡时应有的担当与责任。 9.“书生大使”胡适在民 族危亡时,思想经历了许多变化,最后坚定地走上了抗战之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思想变化的过程。 ( 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颖,字公实,衡州西安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 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 ” 浚喜,即奏阁免 ,由是知之,遣其子拭与游。 签判潭州。 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 及陈峒反,所擒贼多颖计策,帅上其功,曰:“签判宜居臣上。 ” 提举浙 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 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 御史以介僻劾罢。 除江西运判。 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税,不报。 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①,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除淮东转运副使。 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 ”光宗从之。 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 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 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 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 ,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 知泉州,升华文阁待制,请兴国祠以归。 兴国祠满,除敷文阁待制致仕。 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进龙图阁待制、知婺州。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叶中用事,而颖谢绝之。 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 ”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 廷,幸善待之。 ”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 非宰相之忧也。 ”余参政,端礼也。 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注:①荒莱,犹草莱,亦指荒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B.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C.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 /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D.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古代有许多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本文中“除”是授予职务的,“罢”是免除职务的,“调”“迁”“移”是调动职务的。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有疾患则提前。 D.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是为“改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刘颖为政务实,得到上司赏识。 对官员索取百姓的租税一事,刘颖提出建议,上司张浚高兴地接受了;刘颖在王佐手下任职,他的能力得到王佐的肯定。 B.刘颖为百姓办实事。 他在浙西任职时,治理湖泊,禁止百姓在重要水域筑堤,百姓的田地有了依靠;任提刑时,偷偷进入监狱放走不该被拘禁的人。 C.刘颖精明强干,尽心尽 职。 务场的一些做法损害国家利益,他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前任主管官员的一些做法有失体统,他就停止这件事。 D.刘颖刚直不阿,为人正直。 他不会刻意去巴结权贵;被贬归乡的赵汝愚交待他转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xx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