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番茄晚疫病内容摘要:

2、白霉,随后病叶腐烂。 空气干燥,病部青白色,易干枯破裂。 叶柄、茎秆和花序染病,形成褐色不规则形大型坏死斑,稍凹陷,边缘不清晰,病部表面粗糙,易腐烂断折。 青果染病,在果表面形成不规则形褐色坏死斑,边缘云纹状,潮湿时病果表面可产生稀疏白霉。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保护地番茄、茄子上为害过冬,也可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部分病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囊,由雨水或气流传播引起发病,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产生大量孢子囊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使病害向四周迅速扩展蔓延。 低温高湿适宜发病。 病菌生长温度1025,适温 20左右。 125孢子囊均可形成,适宜温度为 1820。 615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3、,以 10 一 13适宜。 产生孢子囊梗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 85以上,形成孢子囊要求相对湿度为 95一 97,孢子囊萌发要求有水滴存在。 低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尤其饱和湿度或叶面有无水滴直接决定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田间发病早晚,病势发展快慢与降雨早晚、雨量多少、空气湿度高低直接相关。 气温在病菌生长温度范围内,早晚大雾、露重,或连阴雨,病害即严重发生,相对湿度长时间在 75一 100,病害将流行。 田间植株茂密、地势低洼,或偏施氮肥,植株柔嫩徒长,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收获后彻底消除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 种植地适当远离马铃薯、茄子或普通番茄。 2避免种植过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合理浇水,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3保护地种植浇水后注意通风。 发现中心病叶、病株及时清除,带出棚外妥善处理。 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提高管理温度,控制晚疫病发展。 4发病初期在清除中心病株、中心病叶后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可选用 722普力克水剂 600 倍液,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保护地可选用粉尘剂喷粉或常温烟雾施药防治,施药后适当提高管理温度,以利更好地控制病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