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南区普通中学20xx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酸反应变为 +2价; B、羟基不显电性; C、求出双氧水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双氧水中含 3对共用电子对来分析; D、求出氯化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 1mol氯化钠中含 2mol离子来计算. 【解答】 解: A、铁与盐酸反应变为 +2价,故 1mol铁与盐酸反应转移 2mol电子即 2NA个,故 A错误; B、羟基不显电性,即 1mol﹣ OH含 9NA个电 子,故 B错误; C、 34g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 1mol,而双氧水中含 3对共用电子对,故 1mol双氧水中含 3mol共用电子对即 3NA个,故 C正确; D、 1mol,而 1mol氯化钠中含 2mol离子,即 2NA个,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4.同温同压下, m g气体 A与 n g气体 B的分子数目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气体 A与气体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m: n B.同质量的气 体 A与气体 B,所含分子数目之比为 n: m C.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 A与气体 B的质量之比为 m: n D.相同条件下,气体 A与气体 B的密度之比为 n: m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分析】 同温同压下, m g气体 A与 n g气体 B的分子数目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 A、物质的量相同时,气体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B、质量相等时,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成反比; C、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而等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解答】 解:同温同压下, m g气体 A与 n g气体 B的分子数目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 A、物质的量相同时,气体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气体 A和气体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m: n,故 A正确; B、质量相等时,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成反比,由于气体 A和气体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摩尔质量之比为 m: n,故等质量的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m,而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分子数目之比为 n: m,故 B正确; C、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 A和气体 B的物质的量相等,而等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 气体 A和气体 B的质量之比为 m: n,故 C正确;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气体 A和气体 B的密度之比为 m; n,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同温、同压、同体积,则气体的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相同及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15.室温下,设 1LpH=6的 AlCl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物质的量为 n1; 1LpH=6的 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物质的量为 n2.则 的值是 ( ) A. 1 B. 100 C. 1000 D. 10000 【考点】 pH的简单计算;水的电离. 【分析】 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所以盐酸抑制水电离,氯化铝促进水电离, pH=6的 1L盐酸中,水电离出 n( H+) = mol/L1L=10 ﹣ 8 mol, 1L pH=6的氯化铝溶液中水电离出 n( H+) =10﹣ 6 mol/L1L=10 ﹣ 6mol,据此计算. 【解答】 解: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所以盐酸抑制水电离,氯化铝促进水电离, pH=6的 1L盐酸中,水电离出 n( H+) = mol/L1L=10 ﹣ 8 mol,氯化铝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 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所以 1L pH=6的氯化铝溶液中水电离出n( H+) =10﹣ 6 mol/L1L=10 ﹣ 6mol,则 = =100, 故选 B. 【点评】 本题以 pH的简单计算为载体考查水的电离,明确水电离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易错点是计算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注意:酸中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不等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题目难度不大. 16.分别用 X、 Y、 Z、 W四种金属进行如下三个实验: 1 将 X与 Y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Y不易腐蚀 2 将 X、 W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稀 盐酸中都有气体产生,但 W比 X反应剧烈 3 用惰性电极电解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Y2+和 Z2+混合溶液,在阴极上首先析出单质 Z 根据以上事实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 B. W的还原性强于 Y的还原性 C. Z放入 CuSO4溶液中一定有 Cu析出 D.用 X、 Z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 X做负极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在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易被腐蚀,正极金属不易被腐蚀; 金属的活泼性越强,则和酸反应生成气体越剧 烈; 电解池中,在阴极上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到电子,离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 【解答】 解:根据 1可知金属活泼性是: X> Y,根据 2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 W> X,根据 3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 Y> Z,所以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 W> X> Y> Z, Z可能是 Ag或Cu. A、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离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即氧化性越强,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 W> X> Y> Z,所以 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故 A正确; B、金属的活动性为: W> Y, W的还原性强于 Y的还原性,故 B正确; C、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 W> X> Y> Z, Z可能是 Ag或 Cu, Z放入 CuSO4溶液中一定没有 Cu析出,故 C错误; D、金属活泼性是: X> Z,所以用 X、 Z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 X做负极,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 4小题,满分 60分) 17.( 16分)核电荷数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五种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其中:在同周期中, Z的金属性最强, Q的非金属性最强; W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 X、 Y、 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 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 1)五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其中:固态时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C(填化学式); 常用做强氧化剂的是 O Cl2(填化学式). ( 2)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填化学式); 由 Z、 W、 Q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S2﹣ > Cl﹣ > Na+(用化学式表示); X、 W、Q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HClO4> H2SO4> H2CO3 (用化学式表示) ( 3) Y和 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写出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 ( 4) Z与 Q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属于 离子 化合物;电解该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 ﹣ 2e﹣ =Cl2↑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阳极产物和阴极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NaOH=NaCl+NaClO+H2O. ( 5)由 X、 Y和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X6H12Y6,已知: 9g该化合物燃烧放出 140kJ的热. 写出该化合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6H12O6 ( s) +6O2( g) =6 CO2( g) +6H2O( l) △H=﹣ 2800kJ/mol.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 【分析】 核电荷数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五种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由元素物质可知,X、 Y处于第二周期, W处于第三周期, W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则 W为 S元素;可推知 X为C元素、 Y为 O元素;在同周期中, Z的金属性最强, Q的非金属性最强,则 Z为 Na、 Q为Cl. ( 1)五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固态时属于原子晶体的是碳,常用做强氧化剂的是氧气、氯气; ( 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