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1内容摘要:
故选 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判断物态并明确物态变化的名称. 7.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 2f,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 2)平面镜能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解答: 解: A、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小部分,能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拍摄远处的景物时, U> 2f,胶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C、投影仪投影时, 2f> U> f,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 D、平面镜能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掌握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以及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本题属于比较简单的习题. 8.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 根据质量的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来解答此题. 解答: 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由此可见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因为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质量是不变的.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概念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对基础概念的考查,难度不是很大. 9.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 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间的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只有和她自己骑得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迎面走来的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 AB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 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0.考点: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解答: 解: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11.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 在读数前,首先要确定刻度尺零刻线和分度值,然后再读出金属片的长度. 解答: 解:由图可知,在( 5~ 6) cm之间有 10 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 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从图中可看出,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 ,金属片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 , 所以金属片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 L=﹣ =. 故选 D. 点评: 若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线,被测物体的长度应为两端对应的刻度值之差,在进行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2.考点 :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故选 B. 点评: 物态变化有三组六种: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每一 组中的两个物态变化都是互逆的过程. 13.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知道砂石的密度和体积,利用 m=ρV 求其质量. 解答: 解: 由 ρ= 可得, 400m3砂石的质量为: m=ρV=10 3kg/m3400m 3=10 6kg=10 9g.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 14.考点: 声音的产生. 分析: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答: 解:响声消失是振动停止的结果,手一按,使锣面的振 动停止了,所以发声就停止了. 故选 D. 点评: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发声停止的原因是振动停止. 15.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 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首先明确熔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其次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 在熔化(凝固)时的最大区别,那就是一个有熔点(凝固点),一个没有熔点(凝固点). 解答: 解: A、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在上升,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 B、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 ; C、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 D、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 故选 B.。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1
相关推荐
解析】 分析:抓住题中的信息点,仔细回顾所读作品填答,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识记文 学常识。 能力 层级为识记 A。 文学常识正 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 “ 盼 ” 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 ① 想象合理
图 7 乙 L2 图 9 L1 S1 S2 S3 图 10 图 6 甲 图 11 乙 图 8 四、作图题(第 19 题 2 分,其余 3 分,共 11分)强调 :请勿用铅 笔作图 !!! 1如图所示,有两条光线入射凸透镜,请在图中作出经过透镜后的光线。 一束太阳光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上画出反射光线及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在光具座上,放置了蜡烛、透镜与光屏。 调节好各物件的位置后
、 23 小 题各 6分, 24小 题 7 分, 25 小 题 8 分,共 27分) 22.( 1) 如图 7所示,四个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图 7 C D ( 2)图 8 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 ,寒暑表的 示数分别和 ℃ . 图 8 2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常见的物品可用来做物理小实验;现有玻璃杯、圆铅笔、钢尺、玻璃板和水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 ,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 (启发 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