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辣椒苗期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内容摘要:

2、可湿性粉剂或 40%拌种灵,每平方米用药量 8,先将药粉与适量细干土混拌均匀,然后用药土量的 1/3 撒入播种沟沟底,其余 2/3 药土盖于播下的种子上面,最后覆土,完成播种。 抓管理。 种子播种前用 55温水浸泡 10钟,经催芽后播种,提倡营养钵草炭土育苗,或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搞好苗床防冻保温,注意通风透光,保持适宜湿度。 一般空气温度要求 20土温为 16同时保持温度平稳,增强光照,实行小水勤灌。 巧喷药。 出苗后在晴天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药剂要喷得早,见有零星病苗就应喷药。 每隔7喷一次,共 3 次。 二、立枯病:1、识别: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长圆形至椭圆形,明显凹陷。 3、病斑横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出现缢缩,根茎部逐渐收缩干枯。 开始病苗白天出现茎蔫,晚上至翌晨能恢复正常。 随着病情的发展,萎蔫不再恢复正常,并继续失水,直至枯死。 立枯病病部菌丝不明显,而猝倒病幼苗倒伏后,病部菌丝茂密成层,是两病区别的特征。 2、防治:与猝倒病相同。 三、灰霉病:1、识别:叶片发病,由叶缘向内呈 V 字形扩展,病斑初呈水渍状,边缘不规则,后呈茶褐色。 茎部发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危害,病部淡褐色,表面生灰色霉层,往往引起病部上端茎叶枯死。 结果期发病以门椒和对椒为多,在幼果顶部或蒂部形成褐色水渍状病斑,病部凹陷腐烂。 2、防治:控温湿。 选地势较高,易排水的地块做高畦育苗。 苗床不可过湿,不过度密植,以培育壮苗,棚内保湿,适当延长加温时间。 3 月前每天上午要保证了 3时以上,将温度保持在 20下午可多放风,以降低夜间湿度。 育苗期和定植期适当控水。 开花后则需加大浇水量,浇后应及时放风排湿。 抓栽培。 收获后和种植前应清除棚内病残体,定植后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疏花、疏叶。 结果后增施磷钾肥。 提倡小高畦地膜覆盖栽培。 推行滴灌技术,控制湿度。 巧施药。 定植前用 7%百菌清粉尘剂,每 667斤,对棚膜、地面、墙面进行喷粉。 栽培后发病初期及时施药。 可用 50%多克粉尘剂,每667粉 1 公斤,7 天左右喷 1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