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xx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内容摘要:

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 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回答 17~ 19题。 17.实验结果反 映 了实行 “ 保护性耕作法 ” 能 ① 保持土壤水分 ② 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 增加大气湿度 ④ 减少空气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下列功效中,哪项不属于实行 “ 保护性耕作法 ” 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A.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B.保护了土壤肥力 C.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D.减轻了酸雨程度 19.根据实验资料, “ 保护性耕作法 ” 最适宜在以下哪个地区使用 A.三江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下列各地的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B渤海大陆架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 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回答 21~ 22 题。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绿色中国”与“银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2.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 —— 海拔高度所致 B.“金色中国” —— 海陆位置影响 C.“绿色中国” —— 流水侵蚀作用 D.“银色中国” —— 纬度位置影响 我国的古代诗歌和谚语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 据此回答 23~ 25题 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此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 种天气系统有关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所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