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斑疹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 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 20 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 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浇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 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 在温度 25以下、相对湿度 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整枝、打权、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2种子处理。 用 55温水浸种 30 分钟,或用 06醋酸溶液浸种 24 小时,或用 氯酸钠浸种 2040 分钟。 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杀得 2000 干悬浮剂 600 倍液、20噻菌灵(龙可菌)悬浮剂 500 倍液,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每隔 10 天左右喷一次,连喷 34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