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斑,油渍状渐变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斑稍凹陷,病部呈不规则云纹扩展状,病果质地较硬而不软腐,潮湿时边缘生有白霉层。 病原真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地表越冬,种子可带菌。 番茄染病后先形成中心病株,多发生在大棚温室地势低洼和结露滴水处。 在适宜条件下,中心病株产生大量孢子囊和分生孢子,借气流、水流传播,扩大再侵染,病害迅速扩散蔓延。 保护地白天气温在 24左右,相对湿度在 95以上,夜间温度在 10以上,番茄叶面有水膜水滴时,病菌易增殖、侵染和发病。 因此保护地高温高湿,昼夜温差大,是番茄晚疫病流行的条件。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可适当多品种混合栽培,番茄晚疫病是专化性很强的病害,多品种混合栽培,可减少 3、晚疫病强毒性菌株的积累,有利于将病害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以下,分年度品种轮换也有较好的防病保产效果;加强栽培管理,低洼地采用高畦栽培,适时通风排湿,降低昼夜温差,特别应避免植株叶面结露和形成水膜;选用无滴膜,防止温室或大棚漏雨、滴水;结果期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性;拉秧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保证田园清洁。 药剂防治注意观察植株病情,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采取防治措施,封锁其周围,可选用 1:1:200 波尔多液封锁发病中心;全棚施药不应晚于第一穗果形成时,选用 5百菌清粉尘剂,每 667 平方米喷粉 1000 克,或 40的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 300 倍液,或 64恶霉灵+代森锰锌 500 倍液,或 722普力克水剂 800倍液喷雾,可向药液中加入 0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以增加药液附着,每 7 次,连用 3,喷药时叶背面也应喷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