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项目获通过内容摘要:

2、子实体,氨基酸的含量最高,其他阶段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采收初熟期的子实体,才能获得优质的商品菇。 草菇原系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的腐生真菌,生长在腐烂的稻草堆上。 我国华南各省早有栽培,并把它作为一种珍贵的菜肴。 至于人工栽培,起于何时何地,却难以考究。 在我国许多著名的农、医古籍中,尚未发现有关草菇及其栽培方法的记载。 但在一些地方县志上,却有简要的记述,如广东省英德县续志(1930)年第 16 卷物产略中的菜类篇有如下的记载:“秆菇又名草菇,稻草腐蒸所生,或间用茅草亦生。 光绪初溪头乡人始仿曲江南华寺制法,秋初于田头中筑畦,四周开沟蓄水,其中用牛粪或豆麸撒入,以稻草踏匀卷 3、为小束,堆置 畦上,五六层作一字形,上盖稻草,旁亦以稻草围护以免侵风雨,且易蒸发,半月后出菇蕾如珠,即须采取,剖开烘干。 若过时不采则开如伞形,俗名老菇婆,其价顿贬,每年草菇登场,人辄往各村收买,贩往韶州,乌石或运往省地售之。 ”可见我国在清朝光绪以前就栽培草菇,并积累一套较为完整的栽培经验。 草菇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越南、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和马达加斯加等国都有分布和人工栽培。 栽培草菇,是以稻草、蔗渣、棉籽壳等为基本培养料,原料来源丰富,而且方法简单,不需任何设备,房前屋后,墙头地角都可栽培,花工少,成本低,收益快。 其产品,特别是商品草菇销量日增,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因此,发展草菇生产,对增加农村副业收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支援国家出口,都有重要的意义。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