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树脂病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2、果实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硬质突起小点,有时密集成片,呈沙皮状。 成熟果实被害,果蒂附近先呈水渍状变软,后变深褐色并向脐部蔓延扩大。 最后全果腐烂,患部果皮较坚韧。 发病规律本病病原菌为一种子囊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病部小褐点)在枝干病部越冬,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 本病发生与气温、降水和空气湿度均有密切关系,月平均气温在 1825时最有利于病菌的活动,因此,56 月及 910 月为发病盛期。 如遇降雨则流胶发生更重。 本病病原菌为弱寄生菌,一般受冻、受涝、肥料不足和树势衰弱的橘树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特别要注意防冻、旱涝、日灼,避免造成各种伤门,避免或减少病菌侵染。 (2)剪除病枯枝,挖除病死树,收集烧毁。 (3)仔细刮除枝干病皮,病部伤口涂 50多百菌灵可湿性粉剂 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 倍液,或抗菌剂 402 的 100 倍液,或不脱酚洗油原液。 或 1:4 食用碱水 23 次。 (4)结合疮痂病、炭疽病防治,在喷洒波尔多液时,注意对枝干、幼叶、幼果的喷药保护。 果实采收前 7 一 ,对果实进行喷药 1 次,可以减轻贮藏期腐烂,药剂可用 250 毫克,升苯来特加 50克升的 2,4D,或喷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