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的虫害防治内容摘要:

2、贵州一年发生 2 代,多以受精雌虫和少数卵在雌虫盾壳下越冬。 第二代若虫盛发时,正值刺梨结果期,故第二代若虫除为害枝干外,还为害果实。 (3)纹小叶蝉。 刺梨的刺吸性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刺吸汁液。 被害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白色斑点,严重时斑点连接成片,直至全叶枯焦,提早落叶,这是刺梨早期落叶的重要原因。 贵阳地区一年发生 4 代,多以成虫在隐蔽处越冬。 卵散产在叶柄和叶脉内,室内饲养也有少量产在嫩梢上。 产卵外表皮凸起,易于识别。 (4)刺蛾。 是刺梨的主要食叶性害虫。 幼虫食叶危害,初龄幼虫只食叶肉,残留叶脉,将叶片吃成网状;成长幼虫吃叶成缺刻,仅留叶柄和主脉,严重时可将叶片蚕食光。 以老熟幼虫在枝杈处结茧越冬 3、。 7 月中、下旬至 8 月下旬是幼虫为害期。 对刺梨害虫和防治,应采取农业综合防治的办法。 首先是清除田间杂草,剪除虫枝、枯枝,清扫落叶,烧毁虫果,秋季上冻前进行土壤深翻等,消灭越冬虫源,减少翌年虫害。 其次可采用生物防治,保护和放养天敌,如培养保护蔷薇白轮蚧的天敌黄金蚜小蜂(寄生性天敌)和双斑唇瓢虫(捕食性天敌),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目的。 第三,刺梨树下部枝干的虫体,可用人工抹擦、压挤或用锋利小刀刮削介壳。 第四是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白轮蚧,在落叶后及萌芽前各喷一次波美 5 度石硫合剂,效果较好。 防治食心虫,可喷 40乐果乳剂 10001500 倍掖,或速灭杀丁 2000 倍液,在谢花后开始,隔 10 天左右喷 1 次,一般需喷 45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