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类紫斑病综合防治内容摘要:

2、。 发生规律 葱紫斑病是由葱格孢菌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多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体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初侵染来源。 翌年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后,靠气流、水流和农事操作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寄生,在 2427最适发病,低于 12则不易发病。 该病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一般温暖多湿、连阴雨天发病较重;重茬地、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的地块和葱蓟马造成伤口时发病严重。 综合防治 实行轮作:实行 2 年以上轮作。 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或发病较轻的地里选留种。 种子消毒:种子可用 40%甲醛 300 倍液浸种 3 小时进行消毒,浸后及时冼净。 鳞茎可用 4045温水浸 90 3、分钟消毒。 田间管理: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的壤土种植,在施足腐熟优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和控制灌水,以增强作物抵抗力。 清洁田园:经常检查病害发展情况,及时拔除病株或摘除老叶、病叶、病花梗,并将其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深耕。 药剂防治:重茬地移栽前使用农抗 120、百菌清、多菌灵喷雾后带药移栽。 田间发病始期可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 毫克/千克防治,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续喷 24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