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豆白粉病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形。 3、发生规律在寒冷的地方,病菌以闭囊壳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 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借气流传播。 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靠气流进行传播再侵染。 保护地日暖夜凉温差大,湿度高,易结露,适宜白粉病发生,但在干燥条件下,病菌仍能萌发,发病也很严重。 4、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 病地实行轮作;选用较抗病的丰产良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科学浇水,不宜大水漫灌;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清洁田园,把病叶、病残体、病秧等清除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2)生物防治。 发病初期,用 2农抗 剂或农抗 120 水剂 200 倍液,隔7d 喷 1 次,连喷 2。 3)物理防治。 发病初期,用 27高脂膜乳剂 80液,隔 6,连喷 2。 4)药剂防治。 喷洒药液。 发病初期,喷 45硫磺胶悬剂 300液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800液、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1000液,隔 7d 喷 1 次,连喷 2。 烟熏。 发病前,可用 45百菌清烟剂,每 667 平方米每次 200晚进行,分放 4点,点燃冒烟后密闭棚、室,隔 7,连熏 3。 喷小苏打。 病害刚刚发生,只有个别株有 1小斑点时喷小苏打 500 倍液,隔 3,连喷 4,不仅防白粉病,又分解出二氧化碳,提高了产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