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四单元14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仅 ”“而且 ”。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延伸阅读 导学号 50590067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7~10 题。 吴良镛 :筑梦人生 ① 1922年的春深时节 ,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 ,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 ,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 ,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 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 ,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 ,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 ,在内心树立起 “谋万人居 ”的理想。 ② 1950 年 ,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 ,投身于新中国建设 ,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 ,风雨数十载 ,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 ,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 ,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 ,孜孜探求 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 ,西方建筑史是 “石头的历史 ”,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 “土木的历史 ”,因此 ,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 ,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 ,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 ,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 “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 ,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 ,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 ,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 ?是不是想想办法 ,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 于大拆大建 ,吴良镛提出了 “有机更新 ”理论和建造 “类四合院 ”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 ,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 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 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 ,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 :“民惟邦本 ,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 ,反复修改施工方案 ,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 ,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 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 ,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 在这样一座 “类四合院 ”里 ,邻里进出打招呼 ,有了困难互相帮 ,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④ 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 ,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 提到这个梦想时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 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 ,言传身教 ,桃李芬芳。 他常常对学生说 :“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 ,但不管怎样改变 ,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 ,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 ⑤ 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 ,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 ,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 融贯多学 科研究成果 ,他创建了 “广义建筑学 ”理论 ,并出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