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单元综合检测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 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日寇对重庆实施了野蛮的轰炸,严重危及学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940 年 5 月 28 日,朱希祖日记六: “ 上午 8 时至国史馆筹备会办公, 9 时半回考选委员会,半途有空袭警报, 10时半放紧急警报。 敌机九十八架,分三次来袭,北碚、池溪口轰炸最烈,复旦大学在北碚,其教务长孙寒冰死焉,平民死伤二百余人 „„” 这样的日子,是 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 1944 年 7 月 5 日,朱希祖病逝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六十有六。 一代史学家朱希祖遽归道山, “ 及身未见中原定 ” ,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朱希祖的丧事 “ 极一时之哀荣 ”。 蒋介石特颁 “ 渊衷硕学 ” 的挽词。 各界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 国民政府颁发《褒扬朱逖先先生令》,赞其 “ 生平专研历史,旁搜远绍,考证精勤。 著述流传,成就甚伟 ”。 (节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 【相关链接】 ① 朱希祖 (1879- 1944): 字逖先 , 生于晚清 , 留学日本。 作为历史学家 , 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 , 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 , 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 九 一八 ” 事变后 , 尝恨民族败类在东北 、 华北 、 南京组织伪政权 , 又愤于日寇沿袭金人封张邦昌 、 刘豫故技 , 因而勾稽两宋史料 , 撰《伪楚录辑补》六卷 、 《伪齐录校补》四卷 、 《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 , 揭发敌人奸谋 , 揭汉奸秽迹 , 以昭国人 , 以明学以致用之旨。 7. 下列理解和分析 ,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B ) A. 面对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的胡适 , 朱希祖却瞧不上他 , 并对胡适 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批评。 B. ” 终生伏几案 , 天地一书囚 ” 既表明朱希祖一生酷爱读书 、 藏书 , 又隐隐透露读书 、藏书带给他的痛苦。 C. 在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里 , 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四处奔波和操劳 , 最终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 D. 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 、 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 , 无人问津 , 这促使朱希祖父 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 【解析】 B 项 “ 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 ” 属无中生有。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 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C ) A. 朱希祖五四前后担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 , 是 “ 卯字号 ” 中大师级人物 ,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 B. 胡适常前往朱希祖家查看海内孤本 、 秘本的藏书 , 常就版本与学问与朱希祖进行探讨与交流 , 两人交情深厚。 C. 在战争的影响下 , 朱希祖颠沛流离 , 1935 年 , 多次穿行于皖南山区 , 转移自己的藏书 , 直到绝对安全为止。 D. 朱希祖料事如神 , 1934 年曾在日记中评论永田铁山被刺杀的后果 , 直接影响中日战争的走向以及战争结局。 E. 抗战期间客居巴山 、 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 , 就是躲避日军的轰炸 , 朱希祖也是如此 , 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 【解析】 根据 “ 胡适就经常到朱家来看看藏书,谈谈版本,请教学问 ” , B项中 “ 胡适常前往朱希祖家查看海内孤本、秘本的藏书 ” 夸大其词。 根据 “ 亦为中日将来之大祸,而吾国华北风云恐又将为彼激进派所掀动矣 ” , D项中 “ 直接影响中日战争的走向以及战争结局 ” 错误,应影响到华北的政局。 根据 “ 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 这样的日子,是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 ” , E项中 “ 客居巴山、重庆 ” 是朱希祖,而非所有知识分子。 9.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朱希祖这一人物形象。 (4 分 ) 答: ① 热爱祖国。 无论是他为保存藏书四处奔波还是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 “ 扬先哲之耿光 ” 以及他编撰书籍,以揭露敌人奸谋、汉奸秽迹都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 ② 待人恳切温厚。 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批评中肯,而且只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不似黄侃那般尖刻; ③ 敏锐有洞察力。 对中日局势的发展有预见性。 (答一点 1 分,答两点 3 分,答三点 4 分 ) 四、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导学号 25894036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也。 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 吏。 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 谧系尚方,孝武平京邑,乃得出。 解褐. . 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 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 即位,以为骠骑参军。 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 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 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 大功. .。 左丞孙 夐 重奏 : 《礼记》 . . . . 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 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 射慈云十九犹为殇。 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 ” 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 杖督五十,夺劳百日。 谧又奏: “ 夐 先不研辨 ,混同谬议。 准以事例,亦宜及咎。 ” 诏 “ 可 ”。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 政治苛刻。 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 为有司所奏,征还。 明帝崩,遇赦得免。 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 性流俗,善趋势利。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 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 寻敕曰: “ 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 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 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 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 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 “ 至尊非起疾, 东宫. . 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 ” 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南齐书 列传十二》,有删改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C ) A. 元徽末 /朝野咸属意 /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 /景素事败 /仅得免祸 /苍梧王废后 /物情尚怀疑惑 /谧独竭诚归事太祖 /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 B. 元徽末 /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 /谧深自委结 /景素事败 /仅得免祸 /苍梧王废后 /物情尚怀 /疑惑谧独竭诚 /归事太祖 /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 C. 元徽末 /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 /谧深自委结 /景素事败 /仅得免祸 /苍梧王废后 /物情尚怀疑惑 /谧独竭诚归事太祖 /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 D. 元徽末 /朝野咸属意 /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 /景素事败 /仅得免祸 /苍梧王废后 /物情尚怀 /疑惑谧独竭诚 /归事太祖 /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 【解析】 抓住关键词 “ 朝野 ”“ 谧 ”“ 太祖 ” 等进行断句,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 A. 解褐即脱去官服 , 解除职务。 上古时期所谓 “ 布 ” 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 , 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 , 也叫 “ 褐 ” , 这里代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