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概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股價極大之問題 4. 先進國家企業之目標  美國 企業目標  「 股東財富極大化 」。  德國 :銀行同時是公司的股東與債權人,易導致公司只提供資訊給銀行,而忽略一般投資大眾。  上述股權結構使「 委託書爭奪戰 (Proxy Fight)」與「 惡意購併 (Hostile Takeover)」 的機率降低。 • 日本企業較強調家庭觀念,甚至採用終生雇用制 , 管理者的主動性較低,並不見得會以「 股東財富極大化 」為目標。 • 日本大型公司普遍以「 系列企業 (Kereitsu)」(即關係企業 ) 的方式「 交叉持股 」,管理者著重於法人股東的意見,不會積極地從事「 股東財富極大化 」的活動。  日本: 5. 股東財富與代理人問題 • Berle and Means (1932) : 「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摧毀了過去三個世紀所建立的經濟秩序 ‧‧‧;所有權的分散已經開始,而且正在快速增加,也顯示這是無法避免的發展趨勢。 」 • 管理者追求本身的利益,未以「 股東財富極大化 」作為最高目標  「 代理人問題 (Agency Problems)」。 第四節 企業道德 Business Ethics企業的營業道德範圍相當廣泛 , 舉凡產品的安全與衛生 、 銷售的公平性 、 尊重智慧財產 、 管理者與員工行為 (如賄賂 、 背信 、 詐欺 ) 等。 1. 營業道德 「 企業道德 (Business Ethics)」係公司對待股東、客戶、員工、供應商及社區的態度與方式,若符合誠實與公正原則,則具有「 企業道德 」。  例 、 企業不負責任的環保處理  例 、 美國企業欺騙消費者之案例 Baby Food1977 年起 BeechNut 推出了低價的 “蘋果汁”,為化學配方的糖水調和飲料,卻未告知消費者。  例 、 企業倒閉罔顧員工之案例 台灣 福昌公司持續發生虧損, 1997 年 10 月被列為拒絕往來戶,證交所公告終止上市;該公司負責人卻失蹤,積欠員工薪資與退休金,員工因而走上街頭。 2000 年夏季南台灣的高屏溪遭傾倒廢溶劑,嚴重汙染水源,追查後發現廢溶劑長 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